“十三五”太陽能光伏裝機目標為150GW,其中包含70G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及80G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若需達成此目標,則中國未來五年內平均每年的光伏設備需求量將突破20GW。
來源:證券時報網
原標題:新能源政策紅利頻現 光伏行業站上風口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Wind、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 聶彩明/制表 吳比較/制圖
“十三五”太陽能光伏裝機目標為150GW,其中包含70G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及80G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若需達成此目標,則中國未來五年內平均每年的光伏設備需求量將突破20GW。
近期,新能源領域政策暖風頻吹。“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即將出臺,財稅優惠政策持續推進。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背景下,“政策利好+技術利好+環境利好”,對于光伏產業而言,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2015年12月15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6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1700億千瓦,年度總投資額約2000億元。這次“光伏十三五”規劃意見稿的提出,無疑將給光伏企業帶來巨大機遇。
意見稿中明文指出,“十三五”太陽能光伏裝機目標為150GW,其中包含70GW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以及80GW的集中式光伏電站。若需達成此目標,則中國未來五年內平均每年的光伏設備需求量將突破20GW。若上述目標達成,那么到2020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在全國電力結構中占比7%,在新增電力裝機結構中占比15%,在全國發電量結構中占比2.5%。而在整體太陽能裝機量中,光伏發電占94%、太陽光熱占6%;西部地區占太陽能發電裝機量35%,其他65%則分布在中、東部地區。
2015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綠色金融債券,其中,光伏被列入《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隨著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光伏產業的融資難題獲得一定程度緩解。另外,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適當降低新建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調整后的標桿電價政策將對新能源產業保持較強的支持力度。
光伏裝機持續增長 數據顯示,我國的光伏裝機持續增長,2014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10.6GW,約占全球新增裝機的五分之一,預計2015、2016年國內光伏裝機分別為17.8GW、20GW,增長率分別為57%、41%。
“十三五”期間,光伏行業將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尤其要擴大分布式規模,并重點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全產業鏈競爭力。此外,“十三五”光伏規劃《意見稿》中也指出了各地區到2020年的規模布局。
根據2020年底光伏累計并網規模布局,西北部與西部主要仍以光伏電站為發展重點,其中到2020年,西北地區光伏電站達到48.5GW,分布式電站為3.95GW。華東與中東部地區將力推分布式電站,到2020年華東地區分布式累計并網預計達到24.4GW。值得注意的是,中東部地區是全國光伏規劃量最高的地區。
光伏發電已呈現東中西部共同發展格局。截至2014年年底,中東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達到560萬千瓦,占全國的53%。其中,江蘇省新增152萬千瓦,僅次于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新增97萬千瓦,居全國前列。西部省份中,內蒙古、青海、甘肅和寧夏均較大。
根據國家光伏發電的整體規劃,與地面電站相比,分布式電站的發展空間和彈性均較大。根據規劃,到2020年分布式要達到70GW,而截至2014年分布式累計裝機容量為4.67GW,每年平均需新增裝機容量達13GW。
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全國建筑物可安裝光伏發電約3億千瓦,僅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就可安裝8000萬千瓦,市場潛力巨大。相比于大型電站,分布式解決了大型電站的長距離傳送問題和并網壓力。目前,隨著國家電改政策頒布以及能源互聯網的發展,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從電力消費側涉及商業模式,能夠讓電力供給側互聯網化,有望實現能源需求側管理和能源互聯網的真正落地。隨著技術的發展,能源互聯網的落地,分布式存在的弱點比如業務模式不清、電費收繳難度大等都將得到解決。
作者: 來源:證券時報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