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年虧損,高負債率,公司治理每況愈下——苗連生和他的英利看起來岌岌可危。曾經的光伏巨頭是如何一步步落敗市場的?英利會成為下一個尚德嗎?
作者:趙宇航 武魏楠
來源:能源雜志
原標題:從銷售冠軍到債臺高筑,英利會否成為下一個尚德?
2015年,光伏制造業全面回暖,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多晶硅產量約為10.5萬噸,同比增長20%;硅片產量約為68億片,電池片產量約為28GW,同比增長10%以上;組件產量約為31GW,同比增長26.4%。
而就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之下,英利集團深陷數十億巨額債務泥潭。高額負債、出售閑置地產償債、代工“造血”、離職潮。似乎英利的新聞逃不開“虧損”、“債務泥潭”、“違約”等字眼。
2015年12月28日開始,英利綠色能源宣布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每股ADS將代表十股普通股。這種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內讓英利綠能避免因為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退市。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謂是飲鴆止渴。
除并股之外,英利已經沒有更多的辦法在短時間內拉升股價回到1美元以上。對于英利來說目前已經無法依靠自身打完接下來的戰役。
從2012年成為全球光伏組件銷售量第一,到2015年只能依靠并股避免退市。英利用3年時間走完了一條從巔峰到谷底的道路。
復雜的英利系債務 2015年12月,英利2015年第三季度季報一出,各項數據都要遜于之前。特別是凈虧損敞口進一步擴大。第三季度英利凈虧損達到32億元,凈虧損額比虧損最嚴重的2012年時期還要高出近1.4億元。
2015年第三季度過后,英利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21%,蓋因資產縮減所致。結合債務問題考慮,記者注意到,第三季度英利總資產縮水近7個多億。其中固定資產銳減,近6億。這一部分是由變賣六九硅業固定資產,償還債務所致。
英利財報如此難看,多半是債務拖累。而追溯到英利系債務,則需要重新梳理英利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錯綜復雜的關系。
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英利集團下紐交所上市主體,英利綠能并未在國內發債。目前,英利的債務來源分別是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英利能源(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利中國),和控股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
其中,涉及到天威英利的債務總共有24億元中期票據(“10英利MTN1”和“11天威MTN1”)。其中,10億元債券尚有3.57億元資金缺口未還。而明年,另外14億元將于明年5月到期。
另一部分15億中期票據債務由英利中國發行。目前12億中期債權已結算。另外仍有3億票據將于2017年5月3日到期。
也就是說,未來,英利中國還有3億債權未到期;天威英利還有3.57億元債務已到期違約未償還,另外,還有14億債未到期。
2010年,“六大六小”光伏企業獲得國開行巨額授信。其中,英利獲得360億授信額度。截至2014年年末,英利在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增加到30.5億元。與同時在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增加短期貸款共計55.4億元人民幣。
根據中債資信方面報告指出,銀行方面,英利中國前期亦出現過貸款違約事項,并且公司已有相當規模的資產用于抵質押,預計后續可獲銀行新增貸款的可能性較小。
記者查閱以上中期票據時,毫無意外的同時發現,各家投行與信用評級單位分別給予英利中國、天威英利降級的處理。
評級下調將直接影響到英利系再融資的能力。新世紀評級公開聲明中稱,雖然天威英利積極籌措資金,但考慮到英利綠能、中國英利自身情況差,天威英利后續融資困難,因此天威英利后續到期債務按時償付可能性非常低。
通過以上梳理也可看出,債務來源多數集中在2010-2012年這三年。記者發現在2012年和2013年,英利整體貸款數額開始增加,并逐年上升。
大量發債、貸款背后,是自2010年以來英利版圖的瘋狂擴張。這種擴張的苦果很明顯,并確確實實地到來了。
作者:趙宇航 武魏楠 來源:能源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