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特性
從電力調峰來看,以風電、太陽能、水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發電帶有周期性和階段性,需要備用容量進行匹配以保證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因此機組需要具備深度調峰能力,火電機組具備深度調峰能力,但是要以犧牲能耗為代價,例如當超超臨界百萬機組運行工況降到20%時,變為亞臨界,能耗大幅提升,煤耗超過300克/度。核電機組為了安全,則是不建議用來調峰。而燃氣機組則可以靈活調峰,實現對用電側峰谷調節,以及作為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補充。
從單位能耗來看,煤、石油、天然氣三大主要化石能源中,天然氣含氫比例最低,但是天然氣燃燒時熱能利用效率較高,屬高熱值能源。從平均單位發熱量來看,煤、石油、天然氣三大主要化石能源中,相同質量條件下,天然氣的熱值最高。
從降低碳排放量來看,天然氣的利用可有效降低單位能耗碳排放。天然氣減排有兩個途徑,一是替代燃煤,另一個是替代燃油。據數據顯示,1立方米天然氣替代相應當量的煤炭可減排二氧化碳65.1%、二氧化硫99.6%、氮氧化物88.0%,加大天然氣合理消費利用,降低石油和煤的用量,可有效改善大氣環境。天然氣是清潔、優質、環保、經濟、具有競爭力的能源。若考慮到煤炭、石油的開發利用的外部成本,天然氣更具競爭力。
因此,我們認為,在我國電力結構中,天然氣發電和核電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天然氣發電因為資金需求低、建廠周期短,雖然燃料成本較高,但是由于產能可以充分利用,比大型燃煤電站或核電站更具有競爭力。自2015年11月天然氣價格下調0.7元后,天然氣發電項目的盈利空間得到釋放,今年將會出現發展拐點,成為今年投資重點,我們預計隨后的電價政策和上網政策也會相繼出臺,成為發展的催化劑。“以氣代煤”,符合我國環保低碳的政策,符合發電技術特性,符合經濟性,同時也是各國結構調整的經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