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光伏領航企業,曾因實現光伏組件全球銷量第一、贊助兩屆足球世界杯而揚名的英利,卻在今年1月被證實自去年年底已進入債務重組階段。
前途未卜的債務重組
巨虧的英利終于走向債務重組。
記者了解到,2015年英利曾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自救。當年5月25日,英利召開主題為“為了我們的家”的員工大會。會上,苗連生不僅宣布將拿出個人“全部身家”幫英利渡過難關,更向員工道歉,稱英利高負債的局面“沒有任何人的責任,這是老苗的戰略失誤”。
隨后,英利不僅對外出售共54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及六九硅業閑置土地,更將其26.19億元資產用于抵質押以換取銀行貸款。
但這些舉措收效甚微。自2015年7月15日起,英利綠色能源收盤價連續4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為化解退市風險,將股價重新拉升到了1美元以上,英利綠色能源不得不宣布,從當年12月18日開始,實行“10并1合股”,即將每ADS(在美上市存托股)代表1股普通股改為每ADS代表10股普通股。
至此,紅煒認為,英利已然“撐不下去”,若不順利進行債務重組,則難逃破產危險。
據前述銀監會文件,除銀監會和國家能源局外,參與英利重組的機構還包括河北省能源局、保定市政府和國家開發銀行等10家銀行。
但紅煒對英利的擔憂也在不斷加劇,“特別害怕中國的光伏企業家會屢次失去機會”。根據與苗連生的交往經歷,紅煒認為,英利從來強硬與拒絕妥協的風格,或將成為其債務重組的阻礙。
直到今年2月15日、16日,前述銀行及政府資金注入、中國信達或將接盤的消息傳出,紅煒方推測,困境之中的英利,或終于做出了“讓步”。
作為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3年上市的中國信達,核心業務便在于不良資產經營。相關分析指出,在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信達、東方、長城、華融)中,信達承載的不良貸款規模最大,涉及國家開發銀行等多家銀行。
記者發現,今年2月17日,王志新在微信朋友圈更新了兩張苗連生與友人聚餐的照片,配文說苗連生“聊得開心,喝得也開心”。
誠然,即便有債務重組利好,英利短期內亦難現昔日輝煌。紅煒及林伯強均認為,英利若想重獲新生,須回歸光伏組件的制造業生產,同時在國家政策中保持企業理性,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技術研發而非光伏產業的上下游擴張,以等待新的機遇。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曾在媒體采訪中表示,光伏產業的根本在于制造業。在目前美國及歐洲均向光伏制造業回歸的同時,國內對于光伏產業的投資,卻仍主要局限在光伏電站的建設。若該現狀持續,勢必會導致市場看似繁榮下的關鍵技術衰退,中國的光伏產業也將陷入尷尬。
或許英利已經開始轉變。
查閱英利微信公號可見,推送文章已多集中在提升光伏組件效率、探討光伏組件回收等主題。今年1月,英利實現其多晶雙玻組件99%以上的良品率,并計劃規模生產。2月,中國廣核集團公司有限公布其大型光伏組件項目的推薦中標候選者名單,英利赫然在列。
作者:汪崢 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