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日,國土資源部發布《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用地控制指標》(以下簡稱《指標》),完善了我國的用地標準體系,為促進光伏產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提供了政策支撐。
8.光伏方陣用地規模如何計算? 光伏方陣是光伏發電站工程項目中最主要的功能分區,也是用地量最大的組成部分。光伏發電站光伏方陣可分為4種形式進行排列安裝:固定式、平單軸跟蹤式、斜單軸跟蹤式和雙軸跟蹤式。
光伏方陣用地規模的計算,采用了地平坐標跟蹤方陣計算方法和赤道坐標跟蹤方陣計算方法,按照《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的規定設置計算光伏方陣的計算條件,其間經過研究,按照實際情況又作了相應的調整。在《指標》中,列出了在Ⅰ類地形區條件下4種排列方式的用地指標。在其他地形區條件下,可以按照“地形光伏方陣用地地形調整系數表”進行調整。
《指標》中要求光伏發電企業應優先采用技術先進、發電效率高的光伏組件,根據項目的土地資源和成本,兼顧占地、發電量和成本因素,確定最佳方案,核算出光伏方陣的建設用地指標。
9.光伏方陣的4種布局方式哪種比較節地? 固定式、平單軸跟蹤式、斜單軸跟蹤式和雙軸跟蹤式4種光伏方陣的布局方式中,在光伏組件的全面積效率、安裝所在地緯度、所在地形區類別不變的條件下,根據《指標》的計算,基本上是雙軸跟蹤式占地面積最大。
根據調研情況來看,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光伏方陣的排列方式是固定式,占調查項目的95%左右。
10.為什么要設100公頃用地上限? 《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24號)要求光伏組件提高效率,明確提出: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光伏制造企業應擁有先進技術和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新上光伏制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2%。
從目前已建項目的情況來看,在高緯度地區(緯度在45度以上)采用低效率組件(發電效率20%以下)及跟蹤運行方式,從技術經濟角度和用地規模方面并不合理,在實際中也基本沒有在高緯度地區采用低效組件的跟蹤運行方式進行光伏發電的建設項目,而且截至目前,國內、國際也尚未發現實際建設項目10兆瓦用地面積超過100公頃的案例。
以后,隨著科技發展、技術進步,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的高效組件效率必然會隨之提高,用地量也會相應減少。考慮目前建設項目的光伏組件量產高效組件效率水平不高,根據計算結果分析確定以100公頃作為10兆瓦光伏電站用地面積的上限,是符合當前實際的。(作者單位: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作者:羅明 楊紅 雷逢春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