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環境日趨寒冷之際,光伏產業卻微露曙光。
成本高 并網難 困擾行業發展
在行業整體復蘇之際,成本高與并網難仍舊困擾著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由于光伏企業產品建設周期長,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回報預期不確定、存在較大風險,銀行嚴格控制對光伏項目的貸款發放,一些中小光伏企業更難獲得銀行貸款。而與之相對的是,光伏產業想要發展需要的卻是資金的推動!靶枰X”和“就不給”嚴重制約著著我國光伏產業快速發展。
而在融資難問題沒有解決之時,補貼拖欠也使光伏企業現金流雪上加霜。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對15家光伏電站營運商統計的數據顯示,總的光伏補貼拖欠額度已超過100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補貼拖欠的首要原因是現階段很難實現可再生能源補貼應收盡收,2014年應收補貼約為700億元,實際上繳400億左右,缺口較大;此外,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程序較為復雜,企業拿到補貼時間有可能超過1年半的時間。由于政府長期拖欠發電企業補貼,嚴重影響了政府信用,導致發電企業資金流轉不暢、財務成本增加,產業鏈出現發電企業、設備企業、零部件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
王思思認為,光伏本身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具有前期很燒錢,見效又很慢的特性。雖然目前金融機構對于國家重點扶持企業有所“優待”,但并不能解決行業內眾多企業“缺血”問題。國家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之際,仍舊需要在實際層面上對光伏企業給予一定的照顧,給企業的補貼也需要盡快落實到位,避免影響我國光伏企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依靠補貼也不是長久之計,如何能讓更多企業并網成功,減少棄光率才是行業良性發展之路。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國累計光伏發電量306億千瓦時,棄光電量約30億千瓦時,棄光率為10%。對此,羅熙認為,目前我國制造業正開始轉型去產能,工業用電量轉為負增長,電力市場需求減少,大量新能源電力要進入市場意味著火電水電的份額要減少,這讓光伏發電受到了限制。
而在并網方面,則加強輸電通道和配電網建設。我國許多需要電力的地區無法獲得電力資源,而與此同時許多企業和地區發出的電無法并入國家電網而造成電力浪費。這就需要切實做好電力資源分配,促進可再生能源外送,擴大消納范圍,嘗試建設更多儲能電站解決棄光問題。
作者:毛小北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