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售電側的逐步放開而帶來的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多,基于用戶側的能源互聯網的市場機會將會逐步顯現,其中較為可行的就包括基于售電側競爭主體增多而衍生的各種服務
售電業務蓄勢待發 對于電力體制改革而言,最具看點的主要來自電力交易市場的組建以及售電業務。
最新信息顯示,在最早獲批電力體制改革試點的貴州以及云南,省級電力市場電力交易平臺正在組建之中。
云南省能源局能源協調和科技裝備處處長李勤表示,云南2014年就開始用市場化手段消納富裕水電,已經有設在云南電網的電力交易中心,將在此基礎上完善組建電網相對控股的電力交易中心,現階段主要開展中長期交易,積累一定經驗后啟動日內市場建設。
電力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徐小東則建議,發電企業、電網企業、電力用戶、電力建設企業、民營企業、研究機構及相關技術支撐單位,可通過股權參與公司制交易機構的組建,參與議事。具有實力的相關企業還可以提供保障服務。
與電力市場交易平臺的“小眾”相比,售電側的放開準入,無疑將會帶來更多的機會。
根據測算,目前電網購銷差價在0.2元/千瓦時左右,按2014年5.52萬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來測算,總計將有1.1萬億元的購銷差價重新分配。若售電側有10%的收益,則可貢獻超過千億元的利潤蛋糕;若有20%的利潤,則可貢獻2200億元左右的利潤。
有評論認為,隨著售電側的逐步放開而帶來的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多,基于用戶側的能源互聯網的市場機會將會逐步顯現。而從國際經驗來看,在一個發電、售電主體多元化的電力市場中,將圍繞著此衍生出各種新的業務機會以及業務模式,其中較為可行的就包括基于售電側競爭主體增多而衍生的各種服務。
這樣的例子在國外已經有所出現。以美國Opower公司為例,自2007年成立以來,其業務主要包括為用電方提供節能服務建議、為能源企業提供與客戶互動功能以及最近推出的恒溫器管理,并向智能家居領域邁進。
基于此,在電改逐步推進的大趨勢下,類似美國Opower公司的業務模式,同樣值得中國企業關注。畢竟,對于一個年銷售額達數萬億的市場而言,已經具備足夠的想象空間。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