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協會去積極發揮作用,以專業支持者身份協助政府部門做好邊界和規則的制定,做好光伏市場的“空間提供者”,做好產業創新的“空間提供者”。
而如果不僅知道怎么把面包做好,還去研究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口味,從而做好不同人群的服務,那就是制造業向服務業的結構性大轉型了。最重要的是“轉”,是心態上成為一個服務業者。
還有一種可能性,不賣面包,還是賣自己的面粉,但找到更專業、更用心的面包商合作,從面粉的角度去幫助他們做出讓市場更喜歡的面包,通過成就面包商來成就自己。如此,變由一家專業的面粉商,升級成為了為那些用心的、專業的面包商提供服務的服務商!
那咱們光伏行業的“面粉廠”,又怎么去理解自己和市場的關系呢?
自產自銷的突圍? 煙臺鼎城公司的光伏遮陽示范項目,正是利用自身的房地產商背景優勢,先期做出一個新應用的落地。畢竟,無人見過的新事物,需要先讓大家認識一下。
鼎城光伏公司在山東煙臺建設的光伏遮陽示范項目。該公司依托鼎城集團,后者是當地是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
然而,放眼國內光伏市場,各種自尋出路的努力,則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比如,眾多的光伏組件企業變身光伏電站投資商,在消化自身產能的同時,又在不斷擴大產能;又比如,光伏輔料配材企業變身光伏電站投資商,以消化客戶抵債過來的物資,而同時,新的抵債物資又不斷輸入;再有,與光伏有關的各種產品的生產者們,都在利用自己在本地的人脈資源優勢,或者在資本市場上的金融優勢,投資規模化光伏電站,以放大自己的產品銷售。
其中,甚至不乏一些認了真的“自產自銷”者,還制定了宏偉的目標,希望無限延續這種自產自銷的模式。
的確,投資帶動銷售,大投資,大業績,大量資源帶動,更易有成就感。但筆者想說的是,也許我們該好好思考一下,這到底是一種創意的突圍呢,還是一種大大的危險的誘惑?
作者:趙永紅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