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需求量龐大的企業,或許正是利用加工貿易這一方式開始夾帶私貨。
在歐美對中國光伏組件和電池舉起“雙反”大棒并一再延期加壓的情形下,中國光伏企業被征收高額關稅,價格上幾乎失去國際競爭力。
為此,中國也應所處光伏上游端企業聯盟的申請出臺“反制”措施。2013年7月,中國商務部初裁認定,對美、韓兩國出口至中國的多晶硅采取臨時性“雙反”措施。
與歐美的步步緊逼、嚴防死守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對美多晶硅“雙反”措施卻效果不佳,被業內詬為“太仁政”,甚至有“過于軟弱”的說法。2014年8月14日,被業界稱為“58號文”出臺,即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暫停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的公告》,公告聲明中國暫停受理太陽能級多晶硅加工貿易進口業務申請,但考慮到下游企業發展,決定并給予加工貿易一年的延緩期。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報告分析指出,國外企業抓住雙反的漏洞,以遠低于成本的價格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到中國,同時規避征稅。報告稱,僅歐美“雙反”打壓最甚的2013年11月,歐美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入中國的海外多晶硅占比就高達71%,其中自美國進口的多晶硅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的占比高達98%。
根據政策,此前已審批的加工貿易合同最晚可執行至2015年8月31日,此后進口多晶硅將不能通過加工貿易進口方式規避反傾銷稅。
少數需求量龐大的企業,或許正是利用加工貿易這一方式開始夾帶私貨,同時對“58號文”取消的預期,開始打起“貍貓換太子”的危險游戲。
事實上,海關部門對近兩年快速增加的硅料走私現象已經監控。“2011年后國際光伏市場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開始發力,至2015年中國光伏裝機量超過德國的關鍵年份,這背后同時出現了上游硅料走私,而且從去年開始似乎進入一個階段的高峰。”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某行業協會秘書長告訴記者。
正是這一異常,光伏巨頭林立的江蘇區域海關部門開始縝密的偵察。業內人士稱,很多光伏貿易商進的是硅料,但在過海關時卻是以邊角料、廢料等產品的名義報關,主要目的是以較低的稅率進來以達偷逃關稅,節約進口成本。
有報道稱,唐駿被要求協助調查,或與其在無錫尚德正式被順風光電入主前,在其擔任鎮江和揚州兩地的榮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工作的產品進出口有關。資料顯示,尚德電力的創始人施正榮同時擔任榮德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長。作為“尚德系”成員之一的榮德新能源,為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的主要硅片供應商之一,與海外尤其是臺灣地區大型電池片廠商Motech、Neosolar、E-tonsolar等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同時也是國內大型電池片廠商晶澳、阿特斯、中電光伏、江蘇林洋(韓華新能源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等重要的硅片供應商之一。
傳聞不僅提及除唐駿涉及走私案,還批露國內另一大光伏巨頭、總部位于江蘇常州的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連續兩年排名第一的天合光能(TSL.NYSE)或許涉同類案件。
12日凌晨1點,天合光能媒體總監葉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提及天合光能的部分嚴重失實。
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表示,唐駿“失聯”很大可能事涉尚德破產重整前“施正榮時代”的前朝往事,而與眼前“鄭建明時代”的新尚德沒有關系。
對于無錫尚德總裁唐駿“失聯”一事的進展,究竟有多少中國光伏企業及業內人士涉案,是否涉及中國光伏之父施正榮,記者將繼續關注。
作者:楊真福 來源:界面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