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科環表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由于太陽能行業嚴峻的市場環境,管理層決定終止太陽能產品及服務分部的所有經營業務。
關停光伏業務“止血”
困境面前,國電科環將優質資源向主業集中,開始終止、剝離一些低效無效資產。
在此背景下,嚴重拖累國電科環業績的光伏板塊業務,首當其沖成為了被清理的對象。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11月,國電科環就發出盈利預警,稱受生產線使用率低、生產成本高及市場擴張困難等影響,旗下子公司國電光伏面臨經營及財務挑戰,為此,國電科環決定關閉其年產能為180兆瓦的晶硅電池生產線、年產能為400兆瓦的組件生產線,以及年產能為60兆瓦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彼時,國電科環表示會繼續研發高效能太陽能電池及砷化鎵電池,并積極尋求對國電光伏此等業務的投資及相關合作。
但根據國電科環2015年年報,公司管理層根據預計的財務狀況及目前的市場狀況,已經決定停止國電光伏的全部生產及研發活動。國電科環表示,由于太陽能行業嚴峻的市場環境,管理層決定停止太陽能產品及服務分部的所有經營業務。
不過,記者登錄國電科環官網發現,在2016年3月15日,國電科環仍發布新聞稱,國電光伏在n-型高效異質結電池量產方面取得新突破性,這批產品平均效率達到21%,產品良率達到98%。
一位新能源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與同行業相比,國電科環的光伏產業技術相對落后,并且其切入光伏行業的時間較晚,因此無論從技術還是市場經驗方面看,其實都并無太大優勢。
記者了解到,在2014年,國電科環上市后首次出現虧損,凈利潤為-3.93億元。當時,受光伏電站建設行政許可程序變化以及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國電科環的光伏產品訂單,以及電站EPC項目合同金額均出現下滑,造成資產減值損失約5.25億元。有數據顯示,2014年其承擔的EPC項目總容量比2013年減少483MW,減幅高達80.1%。
到了2015年,國電科環太陽能產品及服務業務收入比2014年又減少了22.35億元,同比大減76.6%。收入降低主要是由于光伏產業新增EPC項目大幅減少、組件生產線陸續關停影響。根據國電科環此前的評估,關閉光伏生產線預計將確認資產減值及其他損失約40億元。而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國電科環因終止光伏業務減值造成的虧損為47.44億元。
“相比節能、環保等主業,光伏顯然已經成為‘雞肋’”,上述人士表示,光伏業務已經嚴重拖累了國電科環的業績,適時關停也是無奈之舉。
記者了解到,在終止光伏業務、斷臂“止血”之后,為增強盈利能力,國電科環未來仍會選擇繼續清理低效資產。國電科環表示,2016年將計劃調整優化資產結構,退出不具備競爭優勢的產業領域和項目,一方面清理沒有效益的項目和業務,集中優勢力量做優做精核心業務;一方面加快推進優質風電項目開發進度,加大火電、運營類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擴大綠色電站總承包和合同能源管理業務規模。
作者: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