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中國每年將新增1500萬千瓦到200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繼續保持全球最強勁增長。”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近日在第九屆亞洲太陽能論壇上的表述,無疑為行業發展吃下“定心丸”。
產業發展獲多重政策支持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繼續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發展。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扶持政策。
梁志鵬介紹,“十三五”時期,要持續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市場體系,快速擴大光伏發電規模化利用規模和水平。因地制宜地促進光伏多元化應用;結合電力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結合送出通道,推進大型光伏基地建設;綜合土地和電力市場應用條件,積極打造光伏發電綜合利用、電價改革等示范基地。
他表示,同時,要依據太陽能資源分布、氣候差異、經濟發展水平、市場能源需求等情況,以及技術成熟度和市場化前景等因素,因地制宜,加快新型利用方式的產業化和多元化進程,培育新的增長點。此外,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示范推廣,促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成熟。此外,進一步規范太陽能熱利用市場和服務體系。
推動10方面重點工程 “十三五”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將依托重點工程,讓政策紅利落地生根。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政策規劃,“十三五”將重點推動10方面工程:
一是重點在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以及青海、西藏、海南等全國重點生態保護區及一帶一路等重點地區新增光伏發電裝機。
二是重點在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東等東部沿海省份及現代農業發達的地區,規劃水光互補集中區。
三是在太陽能資源相對較好,具備大規模接入和本地消納條件的地區,重點打造以本地消納為主、引領光伏技術進步的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發電基地。
四是適度增加外送型光伏發電建設規模。
五是在已啟動大同先進技術示范基地基礎上,今年在包頭、濟寧、陽泉、江蘇、山西南部采取包含電價的競爭方式推進一批先進技術示范基地建設。同時,全面實施“光伏領跑者”計劃。
六是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和新能源發展情況,選擇合理區域建設新能源微電網工程。
七是選擇部分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好、能源轉型需求強的縣域(或城鎮),推動太陽能的規模化開發和風電、地熱能集中供熱等分布式能源的本地利用。
八是在2016-2017年的示范階段,開發建設一批5萬千瓦及以上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工程,到2018-2020年逐步實現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化發展。
九是在太陽能年利用小時數1000小時以上的國家級貧困縣中全面開展光伏扶貧工程。
十是繼續推廣家用系統、與建筑結合的熱水工程,全面提高太陽能熱利用工程項目水平。
作者:陳煒偉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