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銷售網絡和品牌認可度,讓中國太陽能發電設備生產企業獲取大量機會。現在,美國企業卻發來“戰書”了,而“技術”一詞,成了關鍵。
作者:于琳娜
來源:中電新聞網
原標題:美光伏電池板生產商從價格戰轉向技術戰
一直以來,中國的光伏產業在全球極富競爭力。依靠產業自身積累,光伏產業在中國走出了自己的特點,目前多個領先全球的太陽能發電設備生產企業都在中國。以本國強大市場為驅動力,利用價格優勢和高品質產品,中國企業致力于在全球擴大關鍵市場的影響力。強大的銷售網絡和品牌認可度,讓中國太陽能發電設備生產企業獲取大量機會。現在,美國企業卻發來“戰書”了,而“技術”一詞,成了關鍵。
經過努力,美國光伏電池板生產商First Solar的制造成本終于比中國本土的生產商還要低了,這是近三年來的首次,也證明了FirstSolar公司從美國政府獲取的30億美元貸款擔保的價值所在。通過對技術創新7.75億美元的投入,First Solar公司的制造成本降低到每瓦特40美分,而這比中國光伏生產商的成本少了近15個百分點。First Solar公司預計,2019年,其制造成本會低至每瓦特25美分。
新技術締造低成本 在過去的5年里,First Solar公司對于制造過程加強管控,提升了效率,減少了浪費,兩項新產品分別定于明年和2019年上市。該公司采用的技術借鑒來自平面電視工業,即用更大規模的生產裝備制造更低成本、更大尺寸的光伏單元。與此同時,中國的光伏企業由于缺乏持續性投資,對于裝備和技術的創新正面臨困境。
“中國的企業在多晶硅的制造成本和技術創新方面遇到了瓶頸,”美國Cowen&Co的分析師Jeffrey Osborne在接受訪談時說,“現在看來并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而且用工成本也在不斷增加。”First Solar公司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創新和高效,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規模化隨之增加。標準的太陽能電池用多晶硅片制造,其市場份額主要被中國的天合光能集團占據。
“First Solar公司采用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型碲化鎘薄膜技術,目前仍有一些環節需要改進。”公司首席技術官Raffi Garabedian說道。他認為應用該項技術的最高效率在理論上可達30%,而在今年,技術團隊在實驗室中做到了22.1%,后續通過不斷改進最終將用于工廠的實際生產中。
應用單晶硅技術的最高效率在理論上可達29%,但因為成本的問題,并沒有在太陽能電池的制造上廣泛推廣。而作為現在最常使用的多晶硅技術,其效率幾乎達到了理論上的極限。其中,天合光能在實驗室中做到了21.3%。
作者:于琳娜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