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Edison財務危機無論是產業個例還是暴露產業通病,都引起了業內關于光伏融資的集體思考。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一直是影響光伏產業發展的桎梏之一。
收益不穩定加劇融資難 過去幾年,一批光伏組件制造企業的虧損乃至破產,如無錫尚德、賽維LDK,使部分銀行受到壞賬牽連,導致光伏產業一度曾被銀監會列為限制性行業。在這種局面下一直沒有形成規范成熟的融資模式。
但是在產業發展的推動力下,融資創新模式并沒有止步不前。根據記者統計目前大概有眾籌模式(股權眾籌和債權眾籌)、資產證券化和融資租賃等幾種模式。也有一些企業做出了嘗試,如聯合光伏眾籌、SPI綠能寶等。但是由于融資利率高、融資主體信用評級低等問題,融資難題仍是懸而未決。
融資難問題既是融資環境不完善問題,也是產業發展不成熟的問題。
能源網總裁李月表示:“做光伏投資最關注電站的正現金流,能不能實現電站的正現金流是一個商業模式能不能延續,能不能實現真正市場化融資最關鍵的地方。”然而業內很多人士表示由于電站質量參差不齊、補貼拖欠和限電等問題導致光伏電站的收益并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么穩定。
華能景順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高級投資經理胡東勇指出:“我們進行電站投資時,要對所有主要核心設備做現場監造,在采購過程中出現過前兩批產品不合格率達10%以上問題,如果是分布式電站少量的零部件采購,不合格率將更高。”
融資創新需理性規范 傳統的抵押貸款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光伏電站建設的融資需求,特別是對于眾多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的民營企業來講,須借助新的金融模式才能夠為完成光伏電站建設金融支持。
胡東勇再向記者介紹華能景順羅斯基金管理公司關于分布式光伏基金的投資思路時,提出構建兩個平臺:一個是以互聯網為媒介,為分布式光伏投資者構建電站設計、設備采購、安裝、運維和融資平臺;一個是以城市為單位,聚沙成塔,構建分布式光伏資本運作平臺。
李俊鋒表示,我不反對金融創新。但是脫離金融的本來屬性和基本的客觀規律搞創新是做不到的,違反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的創新是做不到。他認為:“光伏前景很美好,但是需要在政策上,在企業發展行為上,特別金融的引導方面應該做的更規范一些,這樣市場就會更健康一些,行業發展也會更健康一些。”
作者:廖紅興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