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與“十一”、“十二五”一樣,“十三五”時期各地的節能亦可能實施差異化考核,其中對西北可能繼續放寬。
西北發展重化工應有節制 西北地區“十三五”是否應繼續放寬指標,目前學界有較多爭議。
姜克雋認為,國家對這些高能耗的重化工業地區實施更低的考核指標有其合理性,但是這可能會影響這些地區的轉型。
“全國的重化工業已經過剩,再繼續發展,只會使得地區經濟深受產能過剩以及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他說。
“十二五”期間,國家對西北地區節能考核指標就比較低, 比如新疆、青海是單位GDP能耗下降10%,內蒙古、甘肅、寧夏是15%。
實際情況是,甘肅在“十二五”下降了21.82%,青海標明完成了10%,內蒙古則完成了18.8%。
但部分西北地區“十二五”完成節能指標,是因為“十二五”后期能源和重化工業需求降低,使得節能工作在最后2年完成良好。
而根據西北各省區“十三五”規劃,大量的能源和重化學工業項目將上馬建設,包括煤化工、石油產業,有色冶金、建材和新能源制造業等產業。
楊富強認為,重化工產業面臨市場需求問題,煤化工有污染環境的問題,另外有些地區還在發展火電,而目前這些區域風電的消納還是個問題。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西北地區等棄風限電問題進一步加劇,棄風電量達到339億千瓦時。棄風較嚴重或棄風率增長較快的地區有內蒙古、吉林、黑龍江、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2016年度暫不安排新增常規風電項目建設規模。 楊富強建議,這些地方應該多發展一些非重化工產業,同時發展城市群,促進醫院、大學等公共服務機構的建設,實現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作者:定軍 楊麗萍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