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諾威工業展在五一節前夕閉幕,據媒體報道,這次工業展吸引了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5200多家展商參加。在“德國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計劃競相啟動的大背景下,國內公眾對漢諾威工業展特別關注。
其中一個創新做得中規中矩,幫助植物生長的LED照明光譜優化技術。大家知道,用人工照明可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提高產量,而每一種植物,都有對其生長促進最大的照明光譜區間。
LED照明本身就很節能,如果再將光譜優化,那促進植物生長的照明能效提高好幾倍就是肯定的了。別看這發明看起來很普通,可是實用得很,經濟效益大得很呢!
中國大量的高價值農作的生長,都需要進行人工補充照明,如果采用這項技術,節能潛力可是不小,而且可降低農業成本。這技術是很簡單,但這也就是所謂在工程上簡潔的美。

展柜中展示的就是,幫助植物生長的LED照明光譜優化技術
另一個女工程師的發明可就讓人大為驚嘆了——利用與空氣只有15度以上的溫差發電,其原理是利用鎳鈦記憶合金的記憶特性,讓一個用鎳鈦記憶合金做成的金屬圈,與兩個轉輪連接,一個轉輪浸在熱水中,一個在空中,利用金屬圈的記憶性,通過在水中和空氣中由于溫度變化而不斷改變形狀的變形力量帶動兩個轉輪轉動。
我看了其演示,就靠這點兒溫差,兩組轉輪轉得挺歡;我用手試了一下水溫,與體溫差不多,估計在攝氏37度左右,而彼時2號館的氣溫約為攝氏20度,溫差不到20度。
這與空氣有攝氏15度以上的余熱量可是大了去了,僅僅中國的鋼鐵工業,每年就有數萬億千瓦時的低溫工業余熱,如果采用這種技術能把中國鋼鐵工業10%的低溫余熱轉化為電力,年發電量就會超過幾千億千瓦時,相當于幾十座大型核電機組的年發電量!
而集熱溫差為15至20度的太陽能低溫集熱成本非常低,地球上的太陽能資源比起人類今天需要的能源,可就要大好十幾個數量級了。
如果這項技術的單位功率發電固定投資成本能低于核電,核電可就死定了!
當然2號館的很多創新技術未必將來都能夠在市場上成功,但肯定有一些會成功。而只有創新才能保持一個國家的科技領先地位,缺乏創新的國家永遠不會成為一流的強國。
給將來準備看漢諾威工展研究技術創新的讀者們建議,一定要去看看2號館。
作者:陶光遠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