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推山填溝而造的平地上,幾排嶄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已經投運,這個剛建成運行的100千瓦光伏電站是隰縣特困村黃土村整村脫貧的新希望。
作者:張云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原標題:光伏扶貧“點亮”大山深處

吉縣窯渠村是我省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的一個縮影。
一片推山填溝而造的平地上,幾排嶄新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已經投運,這個剛建成運行的100千瓦光伏電站是隰縣特困村黃土村整村脫貧的新希望。
“山頭削平以后把溝填了,建成了200畝地,又在扶貧局的幫助下建起了光伏發電站,下一步準備再搞養殖。”村民蘇成新說。
我省是國家光伏扶貧工程首批試點省份。從2014年10月份開始,選取臨汾、大同兩市的汾西、大寧、吉縣、天鎮、渾源5個貧困縣作為試點縣,在50個試點村建設了50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到2020年,力爭建設1000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
光伏扶貧之路走出新境界
實施光伏扶貧,既可以落實精準扶貧要求,讓貧困群眾直接受益,又可以促進貧困地區投資增長,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利扶貧又利發展的項目。目前我省已經在實施光伏扶貧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在吉縣屯里鎮窯渠村村口的荒地上,一座占地3.3畝的光伏電站格外顯眼:10排光伏發電板整齊劃一,400塊藍色多晶硅組件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配電室內,一條條電纜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源源不斷地將電流傳輸到了電網。
窯渠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全村1076口人,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我們村窩在山里,交通很不方便,多年來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但是我們村光照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約2000小時,省里給我們村建了一座100千瓦的光伏電站,估算年發電量約為13萬千瓦時,可收入12萬多元,這部分錢將歸村集體支配,用于支持扶貧開發。”黨支部書記劉創立說。
窯渠村是我省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的一個縮影。我省地處黃土高原東部,絕大多數貧困地區光照資源充足,荒山荒坡廣闊,建設光伏電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隰縣黃土村,已開工建設的總投資6億元60兆瓦光伏設施農業大棚,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規劃建設2000畝大棚,棚頂鋪設光伏板發電設施,棚內種植食用菌,統一種植、管理和銷售,預計年直接經濟效益達8400萬元,將有力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變‘漫灌’為‘滴灌’,光伏扶貧是‘最符合’精準扶貧要求的扶貧舉措。”山西省扶貧辦副主任郎作仕說,以貧困村為單位建設小型光伏電站,所產生的收益成為村集體的“資金源泉”,可以通過兜底給能力不足的貧困人口“輸血”,而通過光畜結合、光農結合等模式,光伏與產業銜接又可以實現“造血”。
作者:張云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