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光伏應用市場的大幅增長,引爆了光伏全產業鏈企業盈利水平的恢復性上升,但是,唯獨最重要的原材料——多晶硅行業仍為全球性虧損。
國內多晶硅供應充足 進口多晶硅多數經簡單加工后復出口 價格上漲說明供不應求,但目前現狀是國內供應和進口大幅增長,那么為什么價格還會上漲?
記者了解到,這主要是因為大量的進口多晶硅簡單加工成硅錠及硅片后即出口,國內電池組件企業沒有用到這部分原料。根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中國多晶硅年產量達17萬噸,足夠供應36吉瓦電池用料,而同期晶體硅電池產量為40吉瓦,國內多晶硅料自給率已經達到90%,但同期進口多晶硅仍然達到破紀錄的11.6萬噸,其中只有不到2萬噸用于補充國內電池生產的用料缺口,其余9.6萬噸都是加工成硅錠和硅料,利用中國政府鼓勵進出口的免稅政策回流臺灣、日本、美國及其他東南亞地區生產電池組件。
目前中國的多晶硅產能已經占據全球總產能的40%以上,同時中國的多晶硅產業結構調整加快,集中度不斷提升,預期未來5年內,多晶硅產能將繼續增加5-10萬噸,萬噸級規模企業可能增加到10家。
國內多晶硅供應更加充足,對進口多晶硅的限制力度或許會加大。那么限制進口多晶硅是否會影響國內市場的多晶硅供應?專家表示,一方面國內的多晶硅廠家產量逐漸提升,基本可以滿足下游電池組件的需求;另一方面,減少的多晶硅進口是主要是為了享受國家進出口優惠政策而產生的進口,這部分進口量實際上沒有為中國電池企業所用,而且大量的進口促使國內以及全球多晶硅價格一路暴跌,甚至跌破成本,長期來看,對于光伏產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合理的多晶硅價格有利于光伏產業鏈的整體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多晶硅價格的上漲會提高下游的制造成本,不利于光伏產業降低度電成本,實現平價上網。但是,在2015年光伏應用大幅增長、光伏全產業鏈盈利恢復性增長的情況下,唯獨多晶硅是全球性行業虧損。對此,長期監控多晶硅市場行情的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表示,目前多晶硅價格的上漲,只能被稱為“回調”。他補充道:“此輪多晶硅價格回調,對下游光伏企業而言只是抹去了去年原料價格超跌后增加的利潤點,并沒有給企業增加多少成本負擔,而且價格回歸理性有利于多晶硅企業保有微利,從而維護國內乃至全球多晶硅市場的供需平衡,也是維護光伏全產業鏈的平穩發展。”
作為光伏產業最重要的原料,經過了去年的價格暴跌,多晶硅的價值回歸對整個光伏產業鏈的正面效應是顯著的,光伏產業的發展需要原料的持續降本,更需要良性有序的多晶硅市場環境。
正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所說,我國多晶硅2015年產量超過16.5萬噸,超過歐美等傳統多晶硅大國,成為全球供應的主力。經過多年趕超式發展,國產多晶硅在成本和價格方面已經非常具有競爭力,我國市場也從10多年前95%依賴進口躍升為2015年60%的自給率。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國產多晶硅行業的發展作為基礎,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也仍將受制于人。多晶硅價格高漲,下游應用自然也將放緩。因此,多晶硅行業的發展和光伏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唇齒相依。”趙家生強調。
作者: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