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1日召開的儲能國際論壇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6》(以下簡稱《白皮書》)稱,中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105.5MW,市場漸露春意。
從投融資情況上看,截至2015年底,全球共有17家公司通過融資、出售債券/股權等形式,完成融資或被收購,金額總計10.2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了155%。融資總額排名前五位的企業為MainStreetPower(2.5億美元)、Energizing(2.5億美元)、SolarCity(1億美元)、Sakti3(0.9億美元)和Stem(0.84億美元)。
從政府項目資助情況上看,截至2015年底,全球政府機構對各類與儲能相關的項目支持資金總計20.4億美元。美國是資金支持總額最多、出資的政府機構最多、項目支持領域最廣的國家,共有聯邦政府下屬的2個機構以及5個州的政府下屬機構,提供了共計12.8億美元的資金。
《白皮書》預測,未來5-10年分布式儲能、微網等配網側和用戶側領域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的熱點。
“十三五”儲能難以規模化
截至2015年底,中國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118個,累計裝機規模105.5MW,占全球儲能項目總裝機的11%,年復合增長率(2010-2015)為110%,是全球的六倍之多。
張靜介紹,2015年新增儲能項目(含運行、在建和規劃中項目)28個,裝機規模37.5MW,雖然項目數和裝機規模比2014年有所下降,但仍在穩步發展。
從技術分布上看,運行項目中,主要以鋰離子電池、鉛蓄電池和液流電池為主,且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規模占比最大,占中國市場總裝機的2/3。
從應用分布上看,主要以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為主,二者累計裝機規模超過中國市場的80%。特別是前者,無論在累計裝機規模還是項目個數上均占據第一的位置,占比分別為56%和77%。
從廠商格局上看,排名前十位的廠商中,鋰離子電池廠商的個數最多。比亞迪不僅是國內儲能廠商裝機第一,同時也是鋰電廠商中裝機第一的公司;大連融科是液流電池廠商中裝機規模最大的公司;南都電源則是鉛蓄電池廠商裝機最大的公司。
此外,《白皮書》勾勒了儲能應用的發展路線圖:2015年之前,項目以示范應用為主,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網、調頻輔助服務、電力輸配、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電動汽車光儲式充電站;2015年-2020年,開始出現若干初具商業化但還不具備規模化的項目,逐步向商業化邁進;2020年之后,儲能將逐步在各個領域實現商業化發展。
陳永翀強調,儲能應用發展的快慢在根本上取決于我們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決心。
作者:王爾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