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而立”到年界“知天命”,曹仁賢和他帶領的陽光電源用了近20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從零到一”的終極跨越。
陽光電源之前每年的研發經費占銷售額近10%,這幾年銷售增長很快,每年也保持億元級別的研發投入。但由于逆變器的毛利率越來越低,研發的環境也越來越嚴苛,對此,陽光采取了精準、有預見和可持續的研發戰略,采用IPD模式使開發過程嚴謹、苛刻、準時,滿足變革要求。
而具體到創新策略,陽光電源堅持聚焦主營業務,進行協同和周邊創新。陽光電源高級副總裁趙為告訴華夏能源網記者,陽光電源的多元化是協同多元化,例如儲能、新能源汽車、電站整體解決方案等,圍繞著新能源電力展開。這意味著在陽光電源的戰略布局中,逆變器始終是那個用以畫圓的“半徑”。
面對日益復雜的應用場景,2014年,陽光電源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學設計”的設計理念。陽光電源曾對外表示,這一設計理念并不是企業戰略上的保守姿態,而是真正為客戶服務的務實策略。據趙為介紹,陽光電源目前從集中電站到戶用以及扶貧項目共開發了20多款產品,基本滿足客戶所有需要。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調研陽光電源
如今,陽光電源在對“工匠精神”的恪守中,以長達19年的磨礪登上了全球逆變器第一的寶座。這是一個新的開始,是成就,也是新的挑戰。
而在新能源行業,過去的經驗已經證明,那些推崇并踐行“工匠精神”,以技術創新和提升產品質量為己任的企業,無疑更有可持續的競爭力。
簡言之,如今的新能源行業,從不缺野心、雄心和信心,但是缺耐心、用心和專心。
春去春又回!新能源行業明顯回暖,但如今的競爭環境仍未必樂觀。
比如補貼的問題、棄電的問題、過剩的問題、惡性競爭與商業造假等問題依然困擾著這個行業。如此背景下,提倡工匠精神,恪守商業底線,推崇公平競爭顯得尤為重要。
曾有媒體提醒曹仁賢“是否表現得過于低調了”,他回答:“我們一向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過度宣傳自己反而不好意思。我始終認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大家都知道,逆變器的業務是陽光電源的命根子,我們始終堅持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發展。
無論行業出現何種變化,我們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修煉和提升自己。我們最直接的壓力來源于客戶的要求,而這顯然是一個正向的壓力。我相信,深刻理解行業,耐得住誤解,熬得住寂寞,企業發展的核心始終是以產品創新來為自己造血,而不是靠冒進和過度傳播。”
作者: 力措 來源: 華夏能源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