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能又將召開年度股東大會,除了投票決定董事人選、年報、審計師,以及回購、增發股票的一般授權等常規事項,可以想見,對于停牌和接受調查已有一年的漢能,股東們的心中還有更多疑問等待解開。
證監會調查有何進展?
除了破天荒地對外確認正對漢能進行調查,香港證監會一如既往地守口如瓶,近一年來,對于調查方向絕口不提。
“對于漢能的調查目前還沒有更多可以披露的。”接受記者查詢時,證監會發言人表示,對于具體進展不便置評。
外界以及中小投資者只能從漢能公布的香港證監會發函內容了解到,關聯交易首先是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漢能去年發布的公告顯示,香港證監會曾表示關注漢能的兩個問題,一是漢能在財政上對漢能控股集團及關聯公司的依賴,關注漢能的持續經營能力;二是漢能能否按規定向市場提供最新消息。
但事實上,證監會的調查并不僅限于關聯交易。“香港證監會查的一個方向是有沒有操縱股價。”前述兩名了解情況的漢能前員工均對記者表示。不過,員工A進一步透露,據其了解,目前香港證監會并未拿到過硬的證據。
停牌前,漢能的股價曾生動演繹了牛股暴漲神話,股價從2014年5月的1港元多一路飆升至2015年3月5日的最高點9.07港元,整體漲幅接近5倍,其間,市值一度站上3000億港元,超過港交所(00388.HK)并一度逼近李嘉誠的長江實業(00001.HK)。漢能股價的獨特走勢,也曾引發《金融時報》的質疑,認為該股股價總在尾盤拉升,存在人為操縱的嫌疑。
“另一個調查方向是母公司的資產狀況。”前述另一名前員工B表示。
2015年,漢能被強制停牌后公司的一份公告也曾透露出類似的信息。公告透露,香港證監會曾要求漢能提供母公司漢能控股從2011年至2014年的經審核財務報表及綜合財務報表,以及李河君的重大未償還貸款的詳細情況。不過漢能回應稱,這些文件不在其控制范圍內,無法強制有關人員提供資料,并提出以重組方式來滿足證監會的要求。
中小股東怎么辦
香港證監會的調查,往往需要歷時數年時間,而在此期間少有在短期內即能復牌的案例。在漢能之前被勒令停牌的中國高精密(00591.HK),自2012年8月22日停牌至今已近4年,擺在漢能小股東面前的問題是,漢能的命運會不同嗎?
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持股記錄顯示,截至2016年5月17日,通過滬港通買入,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代為持有的股份數量約6.59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的1.57%。以停牌前最后股價3.91港元計算,即對應滬港通投資者仍持有價值25.7億港元的漢能股票。
“很多時候,對于小股東最現實也是最有利的結果是(停牌公司)找到新的投資者收購,救活公司再注入新的資產,讓公司能夠復牌,股價表現再逐漸恢復。”亞司特律師事務所 (Ashurst)合伙人許智豪對記者表示。
由于缺乏集團訴訟機制,香港小股東起訴公司或管理層的成本高昂。2009年,三名小股東因不滿中信泰富(現中國中信股份)前主席榮智健隱瞞公司投資外匯累計期權(Accumulator)虧損過百億港元,嘗試在訴訟成本較低的小額錢債審裁處起訴,但案件幾經開庭后,法官堅持案件過于復雜,需轉交至高等法院審理。小股東最終因無法承擔訴訟費決定放棄追討;2014年,11名中信泰富的小股東再次試圖索償,同樣因案件從小額錢債審裁處轉至高等法院,訴訟費用過高而放棄追討。
香港證監會出面代小股東索償的案例也是少之又少。2014年,香港證監會在原訟法庭對中信泰富及其五名前執行董事提起訴訟,尋求法庭頒發回復原狀令或賠償令,對4500名投資者做出賠償,但案件至今尚未有結論。最近一個成功為投資者追回損失的案例是洪良國際,因招股書造假,其股份于2010年3月被勒令停牌,直到2012年6月,高等法院才做出判決,要求洪良國際回購公眾股東手中的股份。
“洪良國際的情況不一樣,公司是剛上市即發現問題,對一般在二級市場上買入上市公司股票的小股東來說,要追賠償很困難。”許智豪直言,理論上小股東可以在上市公司停牌被調查期間就提起訴訟要求賠償,但小股東要證明公司或管理層存在過錯,難度非常高。
如果香港證監會最終認定問題嚴重而要求公司除牌,小股東該怎么辦?
許智豪解釋,銀行與上市公司的貸款協議中,一般都有約定長期停牌或除牌將觸發違約條款,上市公司需要立刻償還貸款,因此債權人的權利一般不會因上市公司的狀態受到影響,對小股東而言,除非起訴公司或管理層并贏得官司,可以被視作債權人,否則一般小股東的賠償順序排在債權人之后,如果公司存在財務問題的話,最終獲得賠償的可能性很低。
作者:秦偉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