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依靠政府“輸血”的光伏行業迎來了“斷奶”論。
補貼政策新思考 可以說,就光伏產業的補貼政策而言,給予業內諸多思考。究竟是補貼多好,還是補貼少好,究竟如何實施補貼政策,才能恰到好處呢?
鄭學浩認為,補貼政策要穩定,時間要明確,才會有利于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一味的補貼和突然的斷奶都將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財政補貼刺激了光伏產業大力發展。但又不得不承認,相關配套措施不健全與監督機制的不完善,使得補貼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系列諸如產業發展規劃混亂、大量濫竽充數者騙補等問題。”尚顏則表示,補貼政策的定位不應僅僅滿足于“出臺政策就是對產業發展的支持”,或者僅僅通過下調補貼額度來減少浪費,而是根據技術、核心競爭力、效益、品牌等多重考核標準,對不同目標企業進行有的放矢,使產業真正得到有效發展。
尚顏強調,補貼不等于福利,補貼政策的重點不在于爭取到更多補貼,而在于目標產業的實質發展,誤導決策帶來的資源濫用問題必須警覺。
模式轉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曾公開表示,目前光伏行業處于關鍵轉型期,要實現規模擴張型發展轉變到質量效益型發展,實現高補貼政策依賴模式向低補貼競爭力提高模式轉變。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光伏產業發展其中就包括同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統成本達到每瓦5元以下。另外,要實現產業升級,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全產業鏈技術能力和產業配套體系。政策引導先進技術產品擴大市場,加大領跑者示范基地建設規模。
有業內人士認為,光伏行業不能一直依靠補貼撐腰。作為企業,需要持續不斷地創新,提高轉換效率、促進成本不斷下降,而我們對于促進成本下降非常有信心。
隨著高層對于光伏行業國家隊補貼政策給予了未來發展方向,鄭學浩表示,太陽能遠距離傳送沒有任何優勢,以后真正的前途是分布式。隨著國家補貼的減少取消,地面電站的裝機量會逐漸下降,未來幾年商業地產的屋頂電站(BAPV)和建筑一體化(BIPV),光伏應用產品(結合柔性電池技術)的市場銷售份額將逐漸擴大。
最后,鄭學浩表示,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發展,未來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西北大型地面電站的大規模投資和由此帶來的棄光問題,同時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發展更多的分布式光伏應用,自發自用,就近消納,更高效地利用太陽能資源。
作者:梁文艷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