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漢能控股集團去年獲得中國國家專項建設基金6.36億元人民幣貸款,這也是光伏行業中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獲得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的項目。從資金到位到對外公布,時間差算起來有半年左右,漢能控股一直沒有對外公布,反映了民營企業在獲國家資金支持方面,持較為謹慎態度。 事實上國家專項建設基金設立的意義重大。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是國家在積
“面向未來”的薄膜太陽能發電 為支持總統的氣候行動計劃,美國能源部不久前又宣布新增40億美元貸款擔保以支持本國的創新性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能源項目。
美國能源部部長Ernest Moniz說,“正如總統在氣候行動計劃中所強調,為減少碳污染,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保護孩子的未來,采取綜合性能源戰略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清潔、低碳能源方面的投資也會提供經濟機會。通過以前的貸款擔保和其它投資,能源部已經幫助啟動或助推了包括公用事業規模的風能、太陽能、核能和低碳化石能源在內的整個行業的發展。在此次貸款擔保的推動下,我們定將取得新的成就。”
新增的40億美金是在300美金的政府專項扶持資金的基礎上追加的。作為創新型可再生能源項目,在麻省理工學院(MIT)2015年發布的《太陽能未來》研究報告中指出,不同于傳統晶硅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可以減少光伏材料的使用、有效降低制造投入,隨著技術突破,用社會可接受的價格大規模應用太陽能將成為現實,并呼吁美國政府轉向支持這種“面向未來”的技術,降低晶硅電池投入,因為這種“短期研究”已沒有太大價值。
從市場現狀來看,目前較大的薄膜電池生產商主要有美國First Solar,日本Solar Frontier、Sharp Solar和中國Hanergy漢能等企業,但目前其裝機容量與晶硅相比有較大差距。但麻省理工在上述報告中表示,盡管晶硅主宰當下全球光伏產業,然而在競爭激烈的電力批發市場,太陽能發電成本必須要保持持續下降趨勢,就目前來看,薄膜發電的技術突破和成本降低潛力巨大。
此次漢能控股集團宣布獲得的政府支持的貸款資金將用于山東淄博年產60萬千瓦、全球技術領先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的建設,而非傳統太陽能電池所用的硅技術。
2015年,國家出臺了一個“光伏領跑者計劃”,這是中國國家能源局每年實行的光伏扶持專項計劃,“領跑者”計劃將通過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實施。
就在不久前,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公布了光伏“領跑者”認證計劃第一批申請企業名單。本次“領跑者”認證計劃參與企業共有73家,其中光伏組件企業就有23家。但是,業內專家卻一眼看出,對于“領跑者”,幾乎所有企業申報的技術類型都是晶硅,專注薄膜技術的,僅有漢能控股集團1家。雖然光伏產業中晶硅和薄膜作為完全不同、各有千秋的兩種技術路線,晶硅更適合大型地面電站,而“輕、薄、柔”的薄膜電池的弱光發電性好、熱敏感度低、綜合發電量高,質量輕、可以彎曲,應用更加廣泛的分布式及民用光伏產品。作為公認的太陽能領域的二代技術,薄膜太陽能已經成為歐美重點扶持的技術。但是,中國23比1的現象充分說明,在朝陽產業的薄膜太陽能領域,中國再次可能面臨被歐美甩下的危險。
作者: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