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認為,這是售電市場競爭不充分造成的,一旦形成有效競爭,售電公司的暴利也將消失。
“低買高賣”模式被指難長久
除廣東省以外,另一個售電側改革試點重慶也已經在展開售電業務。
今年2月初,重慶首批12家企業就與重慶兩江長興電力有限公司簽訂售電協議。彼時簽約達成2016年度售電量1.3億千瓦時,用電企業平均簽約電價每千瓦時0.6元,對應之前電價至少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600萬元。
近日,重慶港橋電力公司成功給售電客戶重慶寶思迪科技有限公司供電,售電實現零的突破,售電業務正式開展。
實際上,從去年新電改方案公布后,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售電公司,欲從中分得一杯羹。根據記者粗略統計,僅成立售電公司的上市公司就已經超過20家。
新電改的實質是通過核實輸配電價,將利潤轉移到售電側和用電側。引入售電公司,增加售電的市場化競爭,最終將利潤轉移到用戶側,以此來降低用電成本。售電的核心是用戶,如何獲取大量的用戶才是未來售電企業在未來脫穎而出的關鍵。
因此,在業內看來,隨著新電改的推進,售電公司“低買高賣”模式難以長久。
申萬宏源分析師認為,廣東省現有的貿易模式是售電公司未來發展的方向,但售電公司單純依靠“低買高賣”維持高利潤空間的現象將不會長期存在。未來售電公司盈利方式不是依靠單位交易的高利潤空間而是低利潤空間時的巨大交易量。
還有電力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發電公司這邊競爭激烈,而售電市場還遠未形成有效競爭。隨著售電公司的逐漸增多,競爭加劇以后,售電公司所謂的暴利也將消失。
實際上,售電側競爭不充分的問題會隨著新電改的深入而被逐步解決。
但是,安信證券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由于售電公司大多與客戶簽訂年度售電協議,年內格局將較為穩定。售電公司資質的放開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售電側競爭的推進需要一定的時間。
作者:李春蓮 來源:證券日報-資本證券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