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偉說,光伏產業已成一片紅海,只有不斷尋找新的著力點,才可能實現企業的真正轉型、成就自己的藍海,這要依靠持續創新、對產業理解的通透以及強大執行力。
作者:王佑 鐘瑞芳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中來股份藍海戰略:創新降本跨界融資
2014年9月12日才上市的一家新能源企業,2年不到的時間內要在以往太陽能背板的主調之上,轉型為橫跨背板、電池、風電及投資等多個方向的新公司。伴隨著業務戰略的變化,這家由公司創始人參與的16億元新一輪再融資規模,也幾乎相當于當初IPO融資額(3.86億元)的4倍以上,中來股份(300393.SZ)正探尋一條與眾不同的快速增長道路。該企業董事長林建偉就說,光伏產業已成一片紅海,只有不斷尋找新的著力點,才可能實現企業的真正轉型、成就自己的藍海,這要依靠持續創新、對產業理解的通透以及強大執行力。
圖為中來光伏董事長林建偉,攝影吳軍
創新才是根本 作為太陽能電池背板的主要生產商,2013年中來股份的背板產量為1441.53萬平方米,兩年后大幅增長為2452.39萬平方米和3675.23萬平方米。產量雖在提升,庫存反而沒有積壓,2014年年底企業庫存為190萬平方米,到2015年降至160.95萬平方米。把握旺盛的市場需求節奏、更為合理的資源管控,正是降庫存、穩產增銷的秘訣。
盡管光伏市場去年下半年起大幅高開,營收方面今年一季度也出現了112%以上的大幅增長,但中來股份也有“成長的煩惱”。2015年,企業凈利潤1.08億元,同比下降8.33%;毛利率32.3%,同比降8.6%。雖然這一變化可被歸結于新增產能未完全釋放及投入較多研發、中介機構咨詢及折舊費用所致,中來股份同時也發現,背板價格競爭的加劇是毛利率下滑的核心因素之一。
國產背板制造商中,不少公司在擴大規模,國外同行為了搶奪市場也很快采取降價策略。雖然經過了幾年時間的洗禮,中來股份已把背板售價做到了最初的五分之一,然而全行業售價可能還會被往下壓,毛利率有繼續走低的趨勢。如何應對上述難題?林建偉認為還得靠大量研發投入、積極擴大銷售、制定合理的擴張戰略。
2015年,中來股份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3.2%,近幾年中保持了這一穩定比例。研發上,公司買入了各類新型試驗箱、擊穿電壓測試儀等設備。作為直接與外環境大面積接觸的光伏封裝材料,背板需能使用25年,還要擁有可靠的絕緣性、阻水性、 耐老化性。林建偉就對記者說,“做(光伏)企業要有三高要求:高效、高可靠性和高性價比。”
不過,林建偉顯然不甘心僅僅停留在背板生產銷售業務上,他還瞄準了另一處藍海:N型單晶雙面電池。“可雙面發電的電池,年發電量比單面受光組件提高20%以上,它的采光性更好并可垂直放置,不會被樹葉、鳥糞、積雪等覆蓋。”就在前不久公司也致力于N型電池的大額募投,林建偉本人身體力行地參與了這輪募資計劃。
多位產業資深人士也告訴記者,全球多晶電池仍處于壓倒性地位,而單晶高效電池的到來對整個市場而言也不算壞事,“一方面,產品之間的價格競爭更趨激烈,單晶硅的成長也讓同行看到了新技術的前景,從而啟發了思路,挖掘自身潛力、夯實科研力量。”某券商分析師也說道。
林建偉也稱,除要進行大力研發外,公司也在降本增效。比如2015年,中來股份的全年營收同比增長54.24%,達到7.34億元,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的增幅都小于營收增幅。
作者:王佑 鐘瑞芳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