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在一些東部沿海省份,分布式光伏發展速度較快,有的在光伏裝機容量中已處于絕對主導地位。
借鑒“嘉興模式”解難題 “有屋頂的企業找不到開發商,而開發商可能找不到有用的屋頂。”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趙永紅表示,需要政府、企業、資本“三輪驅動”。
“當集團內部屋頂資源幾盡用光時,沒有地方搭建光伏板一度是制約項目推進的難題……”當年承建南通分布式光伏示范區建設任務的江蘇中天新能源產業集團總經理曹紅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地說,“本來積極爭取到的項目,一度就像燙手山芋。”記者了解到,后來經南通市經信委牽線搭橋,中天新能源產業集團與宜家家居、東麗集團、恒科等企業“牽手”,采用企業屋頂共同利用、發電收益適當分成的方式,發展分布式光伏。
通過分析上述問題不難看出,屋頂資源稀缺并非是屋頂難找,而是屋頂資源難以拿來控制使用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南通采取的策略多多少少都有“嘉興模式”的影子。從本質內容來看,“嘉興模式”主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一管理”,著重強調政府的引導作用,
有效解決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中的一系列共性難題。
“嘉興模式”取得的成效也是顯而易見的。嘉興供電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嘉興市已受理分布式光伏項目1336個,裝機總容量為75.33萬千瓦,已并網分布式光伏項目1253個,并網容量71.62萬千瓦,并網容量占受理容量比例為95.08%,其受理和并網容量,占全省比例分別為46.96%和49.63%。
早在2014年6月召開的“光伏發電建設和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就曾明確表示,各級地方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和新的支持政策。從目前已有的公開信息來看,通過發揮政府的作用來統一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光伏,正逐漸被許多東部沿海地方政府效仿。
強有力的補貼政策 東部沿海地區分布式光伏發展速度快,除了具有屋頂、電價這兩大有利因素外,補貼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動力。
廣東省的分布式光伏發展十分迅速,其中不乏政策的強力支持。據了解,目前廣東省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除享受國家度電補貼以外,其中一些地方還有額外的補貼,如廣州和佛山對2014~2015年建成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按實際發電量給予連續3年的補貼,廣州的標準為0.1元/千瓦時,佛山則為0.15元/千瓦時。
另外,杭州在近日下發的扶持光伏應用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在杭州注冊的光伏企業在該市新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2016~2018年期間建成并網的,根據項目建成后的實際發電效果,在國家、省有關補貼的基礎上,自并網之月起按項目年發電量給予投資企業0.1元/千瓦時補貼,連續補貼5年;鹽城也規定,給予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0.1元/千瓦時的市級補貼。
除了省市補貼之外,甚至在一些縣也有補貼。其中浙江海鹽縣近日就向經審核的14家企業發放了補貼,標準為0.3元/瓦。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靳保芳表示,分布式電站幾乎不占用土地,將會成為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重點。
“十三五”期間,分布式光伏在各項條件都較為優越的東部沿海地區,勢必會進入一個發展高潮期。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