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15.13GW,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13.74GW,占比91%。這令光伏裝機的另一大陣營——分布式光伏裝機備感尷尬。
并且,中國分布式光伏缺乏投資意愿,不同投資主體面臨不同的問題。由于家庭用電量小且民用電價比較低,在不考慮地區額外補貼的情況下,民用安裝的分布式光伏收益較低、動力不足。工業安裝的光伏雖然由于工業電價高于民用電價而收益率相對可觀,但也有三個影響收益率的因素:第一,與民用相比,由于公司經營變化、地點變更等因素,工業光伏項目的不穩定性更大;第二,工業光伏項目可能需要貸款支持,拉低了財務回報;最后,工業電價剛剛進行了下調,還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也相對影響了工業分布式的積極性。應該說,如果要達到2015年配額要求,政府是有意愿與責任引導分布式光伏投資的,然而由于分布式投資主體的多樣性與分散性,政府很難進行直接主導。
阻礙分布式光伏投資的另一關鍵因素,是安裝分布式光伏的物理空間限制。通常來說,城市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有兩種途徑:一是安裝在公共建筑上,二是強制將分布式光伏納入新建住宅設計。然而,與歐洲、美國相比,中國城市居民占有屋頂的比例很低,這兩種模式均受到物理空間的限制,不足以滿足分布式光伏的規劃目標需要。以上海為例,每年50MW的分布式安裝量大約需要50萬平方米的適宜屋頂。根據2014年上海市統計年鑒,2013年上海學校、醫院等大型公共建筑總建筑面積為3722萬平方米。以平均樓層為6層,20%的屋頂可用來計算,大致可以安裝光伏的面積約為62萬平方米,僅能滿足一年的分布式規劃配額。而且由于屋頂只有一部分比較適宜安裝光伏,南向的屋頂或平屋頂安裝光伏較經濟性。因此,上海每年新增的住宅能提供的分布式光伏安裝面積其實不高,全國的情況應該大同小異。
作者:林伯強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