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走向千家萬戶需要推動“光伏+”,不僅是終端發電,還要和工業、農業、漁業相結合,實現發電和用電一體化。
記者:天合光能目前的創新進展如何?
高紀凡:2016年4月26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經第三方權威機構JET獨立測試,以23.5%的光電轉換效率創造了156×156m㎡大面積N型單晶硅IBC電池的世界紀錄。這一數值突破天合光能在2014年5月創造的22.94%的同項世界紀錄。至此,天合光能在光電轉換率、組件總功率這兩項核心指標上,13次刷新世界紀錄。
記者:走出去行業布局是怎么樣的,怎么解決貿易壁壘問題的?
高紀凡:從2012年開始,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受到了包括美國、歐洲貿易保護的一些困擾,這一壓力下,中國光伏行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過去幾年中,中國光伏企業,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及拉美地區,都建立了新的生產基地,再利用當地和歐美市場的自貿協定,進入這些市場。
天合光能主要在發達市場比如美國和日本投資電站及銷售組件,在新興市場設立生產基地。
近年來隨著光伏電力成本的下降,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應用光伏發電來增加能源供應。天合光能對東南亞、印度等市場非常看好,在印度的組件累計銷售規模突破1吉瓦。
記者:中國企業應該怎么配合“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
高紀凡:常常聽到說過剩產業要配合一帶一路走出去,我認為應該是讓中國的優勢產能走出去進行國際產能合作。
天合光能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荷蘭通過兼并收購、合資合作及自建,建立了我們新的生產基地。中國一些產業技術領先的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實際上是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因為給他們帶去了高技術的產業,為當地提升產業水平,增加高質量就業崗位,甚至促進了科技進步。
中國鼓勵有競爭力的產能走出去,利用雙邊或者多邊力量,能讓這些產業走得更好,不僅為中國產業的全球化服務,也為當地國家產業提升作出貢獻,這樣才是多元共贏的局面。這樣“一帶一路”建設,才會真正走好,企業才能從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間,總的來說我們感覺到過去十年間,融資還有挑戰。對民營企業,中國的金融機構,雖然戰略上是重視的,但是在機制上,還需要落到實處。我們已經看到了海外金融機構對中國民企的支持,如我們在泰國投資1.7億美元的項目,是泰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泰商銀行牽頭給做融資的。當然中國的民生銀行也積極配合,成立了由泰商銀行和中國的民生銀行組成的銀團貸款。我們也希望中國其他銀行,也可以抱有更積極的姿態,或更有效的方案,來推動類似天合光能這樣的民營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海外投資提供融資解決方案。
作者:姚瑤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