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業人士預測,各級地方政府的熱衷以及整個行業自上而下的關注,或將助推各省的光伏產業扶貧進入政策“搶跑期”。 對此,光伏行業資深專家、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理解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地方政策千奇百怪,應及時說明和糾正。
作者:鐘銀燕
來源:中國能源報
原標題:成功的光伏扶貧項目是怎么做的?專家提醒各省讀懂政策!
“光伏遇上扶貧”始于2013年,卻在2016年漸成氣候。
在各種產業扶貧的模式中,搭載新能源概念的光伏產業扶貧脫穎而出,漸成各省級政府在此次脫貧攻堅戰中,最為青睞的精準脫貧方式之一。
截至記者發稿前,2016年各省光伏產業扶貧指標仍未下發,卻絲毫未影響到各省對光伏產業扶貧項目的投資熱情。除山東、云南等省主動將普通電站指標全部換成扶貧指標,其他各省也將今年光伏建設的重點落到扶貧項目上。
有行業人士預測,各級地方政府的熱衷以及整個行業自上而下的關注,或將助推各省的光伏產業扶貧進入政策“搶跑期”。 對此,光伏行業資深專家、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提醒,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理解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地方政策千奇百怪,應及時說明和糾正。
近日,記者獲悉,《山西省光伏扶貧工作指導意見》已獲地方政府原則通過。作為最早開展光伏產業扶貧項目的省份之一,山西省在光伏產業扶貧上已探索了近三年,扶貧模式在不斷升級和創新中,將為其他各省提供有益的示范和借鑒。
化繁為簡
天鎮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東北端,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既屬于國家二類光照資源地區,也位列國家級貧困縣之中。周圍山勢延綿,卻多是被當地人稱為“石頭山”的荒山,與光伏扶貧結合具有先天優勢。如今,這里已被一排排光伏組件裝點一新,其中一座于4月8日正式并網的40兆瓦光伏電站在向電網輸送清潔電力的同時,也給當地扶貧對象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據當地發改局副局長吳小平介紹,該光伏電站是天鎮縣探索光伏扶貧的一個試點項目,也是目前我國投運的最大光伏扶貧電站項目。按照國家扶貧標準每戶25KW的規模,通過該電站可滿足1600戶貧困農戶、持續20年、總額達9600萬元的資金發放,確保實現貧困對象的精準扶貧和脫貧目標。“將扶貧款直接送到扶貧對象的手中。”
記者了解到,與通常采用的入戶式光伏扶貧模式不同,該集中定向扶貧電站建設模式,天然屏蔽了入戶建設、村級電站所遭遇的各種弊病。“扶貧對象普遍專業素質較低,接受光伏扶貧顧慮較多。地方政府集中建設、統一管理,不僅可以確保貧困對象的保底收益,還可以實現異地扶貧,擴大精準扶貧的受益范圍。”山西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建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方面,通過合作模式上的創新,充分挖掘國家給予扶貧優惠政策的價值,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另一方面,扶貧對象當年獲益,也為光伏扶貧營造了積極的社會氛圍,切實保障了扶貧效果。”
王斯成在接受采訪時說:“采取集中式光伏電站方式,商業化運營,雖然沒有政府補貼,但可以享受補貼資金及時到位、貸款優惠、土地優惠、建設地點不受限制等政策傾斜,對參與建設的企業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作者:鐘銀燕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