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持續支持光伏應用發展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的決心和偏好。
從目前的光伏裝機發展來看,集中式光伏依然是投資者的首選。但是,不斷下降的集中式光伏利用小時數又說明分布式才是光伏發展的方向。筆者由此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首要的還是理順價格機制,F階段從財務上說,目前國家上網電價政策或是加上各地已出臺的額外補貼政策,都很難將項目財務盈利提升到有效激勵投資的水平?梢哉f,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尚未找到最適宜的支持模式。光伏發電與其他發電相比的優勢在于工藝較為成熟,施工時間短,容易短時間內見效。因此,可以對長期規劃在時間上進行細分。
應把理順價格、找到適合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的路子作為首要考慮。國家應繼續加強從分布式試點入手,尋找更多的地方補貼模式,然后將成功模式迅速向全國推廣。一旦理順市場、找到合適的價格機制與推廣模式,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速度可能將持續高于其他能源發電品種。光伏發電收益取決于長期收益,如果從不合理的價格補貼進入,一樣要進行長達20年左右的補貼,不但經濟性受到影響,由此引發的發電并網與后期維護等關鍵環節的成本增加,將造成資源極大浪費。
第二,中國的分布式發電目標應謹慎制定。從總量上看,2014年和2015年中國分布式光伏發展目標定得過高,如果能夠制定得更接近實際,應能更好地完成,避免規劃的無效性。從各地區分布式發展目標看,規劃制定應該更多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如地區的經濟發展、電價與電網、光照資源稟賦以及能源結構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現階段嚴重的大氣污染,特別是霧霾對光伏發電的影響較大。如果霧霾治理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在霧霾嚴重地區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可能很不經濟。
第三,目前集中式光伏收益率遠遠高于分布式光伏,因此市場會將更多的投資引入集中式光伏。除了行政上的裝機規模疏導和管控,加緊建立西部集中式光伏發電外送通道,加快發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遠距離輸送與消納技術,將有利于中國實踐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與減排承諾。
最后,2015年出臺的分布式光伏配額制與上網電價補貼并存的模式,并不是成熟有效的機制。中國的光伏配額制與國外通行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存在根本上的差異,其實際上是要求各省市和地區制定額外的分布式光伏補貼。長期來看,如果需要過渡到真正的配額制,電力市場化改革可能需要走在前面。(作者系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作者:林伯強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