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財報季的落幕,中國光伏企業終于迎來難得的市場紅利期——從已公布的數據看,光伏制造類企業今年一季度業績普遍大幅增長,即便是曾經的“困難戶”也終于有機會揚眉吐氣。
今年以來,“債務違約”一直困擾英利這家傳統光伏制造巨頭。雖然各類傳聞和評論認為,英利不會輕易重蹈當初無錫尚德的覆轍,但資金壓力仍如影隨形。
而在5月下旬舉行的SNEC第十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展覽會上,不少知名光伏制造企業負責人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由于今年前幾個月國內光伏裝機持續火爆,光伏制造企業跟著滿負荷運轉,擴產意愿強烈。
對于光伏制造行業業績集體上升,光伏行業人士認為一部分得益于罕見的在上半年啟動的搶裝潮,另一方面則是我國光伏裝機量已連續數年穩步上升,事實上對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已經很難區分淡旺季。近日,國家能源局下達2016年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為18.1GW,而全國光伏扶貧建設規模還將另行下達。盡管下半年將面臨光伏上網電價下調,有分析認為下半年光伏裝機量將繼續保持平穩。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下半年走勢并不完全樂觀。光伏億家副總裁馬弋葳昨天向記者表示,目前全球最大的四個經濟體已全面推出光伏補貼政策并均已進入政策的收縮階段。同時,傳統能源周期下的政治博弈開始顯現,例如美國清潔電力計劃暫緩執行背后對應的就是油價的暴跌,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使得新能源補貼拖延得以被容忍。
在他看來,今年一季度是行業景氣的歷史高點。考慮到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極為嚴重,中國今年二季度及日本明年一季度后的需求下滑將極大影響全球需求,光伏市場仍將面臨新的挑戰。
長江證券研究報告認為,我國光伏行業在持續高增長的同時,亦存在著明顯的企業分化,龍頭與二三線企業間的分化。這種分化一方面是建立在行業對品牌等更為重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則是弱復蘇下企業盈利分化,龍頭企業強者恒強。與此同時,制造類企業與電站類企業間的分化,行業裝機持續高增長帶動制造企業收入與盈利加速釋放,但電站類企業受制資源匹配能力、限電等問題,增速相對較弱。
作者:陳其玨 王文嫣 來源:中國證券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