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30”大限結束前,我國出現了新一輪的光伏搶裝潮。行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整個行業還是面臨不少挑戰。
探尋破解棄光難題的有效途徑
就在一季度高達714萬千瓦的新增光伏裝機背后,國家能源局還公布了一組數據,這就是目前愈發嚴重的棄光率。一季度全國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主要發生在甘肅、新疆和寧夏,其中,甘肅棄光限電8.4億千瓦時,棄光率39%;新疆(含兵團)棄光限電7.6億千瓦時,棄光率52%;寧夏棄光限電2.1億千瓦時,棄光率20%。
在搶裝潮之后,光伏電站規模的迅速擴張加大了棄光限電再次加劇的可能性。
如何在不發生棄光限電的情況之下保持光伏行業的良好發展,是2016年下半年國內光伏行業面臨的又一大挑戰。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下發《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確公布光伏和風電最低保障利用小時數。這是我國在多次提及保障性收購后,第一次劃定具體收購門檻。具體來說,根據各地棄光程度來確定保障性收購小時標準,其中最高門檻為1500小時,最低為1300小時。只有當地區達到保障小時數后,才能新建光伏項目。這其中還包括納入規劃或已經核準的項目。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公布最低保障利用小時數,相當于‘兜底’,有利于短時間內減少棄光的現象。” 另外,長期以來,我國的光伏電站規模擴張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的大型地面電站上面,而發展至今,可用作光伏電站建設的土地資源已經越來越少,再加上西北地區出現的嚴重棄光限電問題,光伏行業未來發展重心必將要向中東部轉移。然而中東部人口密集的特點決定了這些區域只適合發展分布式光伏。目前,我國光伏電站建設已經有向中東部轉移的趨勢,其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分布式光伏發展較為迅速。
雖然分布式光伏項目目前收益不高,但隨著國家和地方解決分布式光伏困局的政策密集出臺,未來其收益有望大幅提高。目前分布式光伏項目電價為“基礎電價+補貼”。其中,國家級補貼為0.42元/千瓦時,很多有實力的省、市、縣,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又出臺了地方補貼,補貼多,吸引力自然大。由此,在“十三五”期間,伴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不斷完善,分布式光伏有望成為我國光伏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