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銀漿是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材料,而實際上,根據行業分析數據,近幾年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整體出現了“產能過剩”。三星為何要到中國跳進“紅海”?
外資加緊布局中國市場
銀漿以細薄的棋盤狀涂于太陽能電池表面,起到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并使其移動的作用。如果把電池比喻為進行光合作用的“樹葉”,那么銀漿就是起到“葉脈”作用的電極材料。太陽能光電轉換效率取決于銀漿的性能,故銀漿是太陽能電池的核心材料。
按照市場調查機構New Energy Finance的預測, 全球太陽能市場將由2015年的56GW增長到2020年的85GW,年均增長率將超過9% 。
目前,全球四大漿料廠──韓國三星SDI、美國杜邦、德國賀利氏、臺灣碩禾接連在中國大陸成立生產基地或研發單位,以求就近與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接觸。例如除三星SDI無錫工廠,碩禾在鹽城建設的生產線也在今年年中投產。
“三星這時候選擇在無錫建生產線,無疑是看中了中國太陽能電池市場的巨大前景,所以加緊了產業布局。”林伯強對記者表示。
三星SDI電子材料事業部宋昌龍部長稱:“通過無錫工廠投產以及推出應用于高功率太陽能電池的新產品,將提高三星SDI的市場響應能力。三星SDI計劃借此發展為全球太陽能市場中名副其實的市場領導者。”據介紹,今后太陽能電池市場將會大幅增長,三星SDI無錫工廠也將加深與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的合作關系。
據了解,三星SDI自2010年起進軍太陽能電池用銀漿領域,僅用6年時間,就實現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領先。三星SDI計劃今年憑借中國生產基地及新產品,向太陽能產業近期發展迅猛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擴大市場。
產業供需格局進一步完善
立木信息咨詢發布的《中國太陽能電池導電銀漿市場調查與投資預測報告(2016版)》顯示:目前,中國太陽能電池導電銀漿市場主要是被美國、德國等企業所壟斷,國內生產太陽能電池所用銀漿幾乎全部依靠進口。
林伯強告訴記者,目前在光伏銀漿領域,中國還是有一定技術的,但是和國外相比,在較高端的領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目前很大一部分還是依靠國外進口。“整體制造上不存在問題,主要問題還是在技術差距。沒有人家技術好,就很難有市場。”
三星方面稱,三星SDI無錫工廠開始量產后,中國企業的材料供需情況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對此,林伯強表示,“這肯定會有正面的影響,本土化生產以后,中國廠商多了一個新的供貨渠道,生產供需會有一定的改變,在技術上也會有所提高。”
面對中國新能源、新材料等“未來產業”制造業領域的“藍海”,三星正在“加碼”搶占市場,三星在中國的頻頻大動作正說明了這一點。例如,2015年4月15日,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新型生產線“I LINE”竣工。而在一天之前的4月14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在西安也舉行了封裝測試生產線竣工投運儀式。兩天之內,三星半導體在中國的兩家工廠生產線先后竣工。
三星大中華區總裁張元基表示,三星打算在新興產業方面以中國市場為中心持續發展下去。進入中國市場初期,三星主要在東部沿海地區以勞動密集型組裝加工制造業為主發展,但現在三星逐漸向西部內陸地區發展,投資領域也迅速轉換為尖端技術、高附加值、資本密集型產業。
實際上,外資企業在加碼高端產業布局的同時,也帶動了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例如三星半導體工廠落戶西安后,帶動了160個配套企業入駐,形成了過千億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作者:徐豪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