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近年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統一管理”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但快速發展背后,產業規范缺席、行業發展依賴補貼,無序發展苗頭漸顯。
規范缺席依賴補貼 無序發展存隱患 多重政策利好、市場回暖趨勢下,光伏產業迅速增長。根據2015年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到2020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7000萬千瓦,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每年平均需新增約1300萬千瓦,市場前景可期。然而業內人士擔憂,相關行業規劃、標準的缺失將令光伏產業陷入盲目發展。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嘉興地區,擁有良好光照條件的屋頂已成稀缺資源,因此部分光伏投資企業將目光轉向魚塘、樹林、農田等地塊。由于缺少標準和規劃,部分地區存在“光伏先行”現象,例如“農光互補”項目,在農田上建好光伏電站之后才發現,農田只能種植對光照要求不高的少數農作物,已無法大面積種植。
“什么樣的地塊能夠建設光伏電站?光伏電站是否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如何評價光伏裝置的衰竭?如何回收廢舊裝置?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業內人士表示,分布式光伏仍處于只顧眼前利益的粗放生長時期。
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副總工程師周建其建議,應盡快制定太陽能發電技術規范,對太陽能發電入網、建設條件、環境評價、經濟效益、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標準,指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此外,分布式光伏缺乏長期規劃,部分地區光伏發電項目備案即獲批,用戶分批報裝、分步實施也容易導致電力設施資源浪費。業內人士呼吁地方政府重視發展規劃制定,滾動編制、嚴格執行。
第三,多重補貼政策是拉動產業的關鍵因素,卻也造成目前分布式光伏企業過度依賴補貼現狀,部分企業前三年拿到的補貼金額甚至高于收入。業內人士認為,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發電類型,需要政府繼續扶持,但從長遠看也必將走向市場。在我國完善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建立補貼逐步下調機制的背景下,分布式光伏企業如何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仍需進一步探索。
作者:朱涵 來源:新華網絡電視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