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抵御自然災害侵襲,需要把好光伏電站在選址、設計、施工這三個階段的關口,關鍵性工作一個都不能少。而在電站建設完成后,如何有效防御自然災害,后期運維所發揮的作用不容低估,可以說是環環相扣、不可或缺。
問題二:如何避免洪水浸泡? 目前東部地區光伏電站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然而每年到梅雨季節,東部地區暴雨和洪災發生的幾率比較大。據了解,這些地區的光伏電站一旦遭受到水泡,除了部分光伏組件還能搶救回來,電氣設備基本報廢。
簡單地想,要想避免洪水浸泡,提高光伏電站支架的高度就可以了。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單純增加支架高度,必定大幅增加成本,也會增加電站的不穩定性。況且極端天氣出現,從目前來看畢竟還是小概率的。因此,重中之重其實是選址。
陸冉告訴記者,要想既不提高成本,又能有效防御洪水的侵襲,選址設計階段的工作就凸顯重要了。首先在調研選址階段,就一定要考慮避免選用行洪區、滯洪區、泄洪區。在設計的時候,如果光伏電站建設在屋頂,就需參照《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并充分考慮屋頂固定荷重;若電站建在平地,要考慮到地理和地質因素,如選址地形的朝向、坡度起伏程度、地質災害隱患、積水深度、洪水水位、排水條件等。另外,設備選型同樣很重要,如光伏電站的設備組件、逆變器、支架等。
“每年在南方一些地區的梅雨季節,由于降雨大且比較集中,一些光伏電站支架即使建得比較高、選址也很嚴格,但也難以避免大暴雨的侵襲。比如,漁光互補電站和水面電站是建立在水面之上的,大暴雨抬高水面,電池板將會損壞。這時如果能及時排出多余的雨水,就不會導致電池板的浸泡。因此,排水條件的考慮就很重要,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科學增設排水系統。”陸冉對記者補充說道。
另外,記者還了解到,對于一般的斜屋頂家庭分布式光伏電站,由于自身的排水能力強,一般不會出現積水量過多的情況,暴雨帶來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平屋頂的電站則因支架安裝相對較低,一旦遇到雨量過大的情況時,電池板就有可能被雨水浸泡。因此,為防止平屋頂積水過多,形成小池塘,可在暴雨來臨前增設一組排水系統,有效地進行排水。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