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稱“6·30”)原本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年中分界線,但受到電價下調政策的影響,今年“6·30”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卻是一個敏感的數字。
分析:“火熱”之下暗藏隱憂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在搶裝潮的這段時間里,一線企業大多訂單飽滿,為保持對國際市場的出貨量,不再接受國內訂單。而下游采購企業一般青睞有品牌的大企業,對小型組件公司能否長期存活并兌現質保承諾普遍持懷疑態度。中小企業大部分為代工以及提供自身電站建設,企業間的分化跡象在加劇。
另外,在這段時間里,很多組件制造企業都處于加班加點、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沒有多少制造企業會考慮技術進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而電站施工單位,也由于任務充足、工期緊張,難免會影響到施工質量。
此外,上半年在我國一些地區棄光限電問題依然嚴重。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光伏發電量118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8%。然而,全國棄光限電約19億千瓦時。主要發生在甘肅、新疆和寧夏,其中甘肅棄光限電8.4億千瓦時,棄光率39%;新疆(含兵團)棄光限電7.6億千瓦時,棄光率52%;寧夏棄光限電2.1億千瓦時,棄光率20%。
記者還了解到,受搶裝潮影響,一些地方在光伏電站建設上也出現了 “頭腦過熱”現象,甚至提出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把光伏扶貧當做貧困戶短期內快速脫貧的主要手段,超過了光伏發電產業的承載能力。甚至有個別設區市提出光伏扶貧項目對貧困戶全覆蓋,加上已建成的常規光伏項目,實施后光伏發電滿發時將高于當地最高用電負荷,勢必造成棄光限電。 由此,在經過上半年的搶裝潮之后,隨著我國電站規模進一步擴大,棄光限電問題或將繼續放大。據了解,目前在我國一些出現棄光限電的省份,如新疆、甘肅等地都已經開始實行停止或暫緩下達指標的措施。
史利民對記者說,目前除了棄光限電問題,光伏補貼拖欠、融資難問題仍未妥善解決,拖欠的資金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做到及時發放,土地性質問題以及土地稅費問題也開始顯現。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