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端消極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就此減少甚至不支持光伏的發展,也不是沒有可能。
因此,對于光伏而言,如何繼續尋找驅動自身發展的支撐邏輯,應是下一步的重點。而季節性的調峰,可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
正如前文所述,每到夏季高溫天氣時,用電量都會大大增加。但現實是,這種需求的增加持續的時間又很短,最多也就是三四個月。并且,即便在這三四個月內,其用電量也會有起伏和波動。
另一方面,電力行業又是民生工程,在電力需求高峰時,頻繁出現拉閘限電也是不可行的。而如果僅僅為了滿足夏季幾個月的需求,就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則可能又會導致投資上的浪費。
對于光伏電站而言,高溫天氣恰恰是其發電量最大的時候,與上述季節性需求存在一定的吻合。因此,這種季節性用電的不平衡,可能會是光伏發展的一個機會,即成為夏天用電高峰時的調峰主力。
不過,這種構想能否實現,可能還需要取決于多種因素的綜合,包括光伏與火電等其他電源之間的投資及閑置成本比較,以及光伏在土地、補貼資金以及利益方面如何協調等問題。
除此之外,在季節性的調峰中,光伏還有一個強勁的對手——水電。因為每到夏季,也恰恰是水電的發電高峰期。(張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