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疆棄風率達43.9%,棄光率達31.8%,分別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和15.7個百分點。
未來方向促使新能源回歸理性發展
上述措施,有的是基于長線,需長時間才能發揮作用,有的則是立馬發揮功效。比如,目前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全國消納市場負荷下降,即使加快外送通道建設,疆電外送也會受到一定限制,致使部分外送電源轉為疆內消納,進一步壓縮新疆新能源市場消納空間。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的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從長期來看,新能源要從以前重視規模擴張向規模和效益、建設和運營并重的方向來發展,而且要把發展的重心放到提質增效上、轉型升級上,目前而言就是要把現有的新能源電力消納好。同時要更加合理地把握建設節奏和時序,讓規劃更加科學。以此推動新能源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基于此,《意見》提出:新疆堅持需求引領供給創新,合理把控新能源項目開發節奏、發展速度和建設規模。對不具備電網接入和市場消納能力的地區,不再規劃建設新能源項目。對棄電比超過20%的區域,不得申報下一年度項目開發建設計劃,今年不再新增自用風光電開發建設計劃。很明顯,此舉旨在遏制風電、光伏的無序過快發展。
李創軍滿懷信心的表示,當前棄風棄光率基本已處于高點,但隨著后續各個措施的實施,棄風棄光率將逐步回落可控,屆時,新能源消納難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作者:楊鯤鵬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