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治理權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較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安全的能源運輸通道、對能源定價的影響力、在能源國際組織中的主導力等。中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但是在國際能源舞臺上的治理權、影響力、話語權并不高,主要體現在能源進口來源和運輸通道受制于人、能源定價權缺失、在國際能源組織中的主導力不足等方面。“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國參與國際能源治理、擴大中國在國際能源體系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提供了重要舞臺。
能源合作打破亞洲能源溢價
在能源定價權方面,亞洲對國際油氣價格定價的影響力較小,長期以來油氣價格存在“亞洲溢價”,亞洲國家比其他國家進口能源要付出更高的成本。以天然氣為例,2015年以日本LNG進口價格為代表的亞洲天然氣價格為10.3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是德國和英國天然氣進口價格的1.6倍,是美國天然氣價格的4倍。
中國是最有潛力打破亞洲溢價的國家。隨著“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的深入,中俄、中亞、中緬和海上四大油氣進口通道的運輸量進一步增大,形成了多渠道能源供應匯聚中國的局面,中國將變成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交易中心,不同來源渠道的油氣形成一定競爭,從而在國際能源市場產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有利于中國企業的中國價格。
孕育新型國際能源合作組織
一個國家參與國際能源組織的深度和影響力是其能源治理權的重要體現。國際能源署、歐佩克等國際能源組織在國際能源舞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與大部分國際能源組織都有合作,但是合作層次較低,中國主導的或者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國際能源組織則極少。中國參與國際能源組織的程度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國際能源組織具有排他性或者對成員設置了限制條件,也有歷史原因,或者由 于過去中國對于國際能源治理權的忽視等。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中國擴大在國際能源組織的影響力提供了有利機遇。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匯集了世界范圍內最主要的能源進口國和能源出口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程度將進一步加深,中國依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進口的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高度依賴中國對能源的消納。隨著美國逐步實現能源獨立,美國從中東、非洲等地區進口的能源將會減少,依靠本國及周邊美洲國家即可滿足需求,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參與度將會降低,中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未來國際能源舞臺上最主要的參與者。
隨著中國及“一帶一路”國家在國際能源舞臺上的影響力與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將來條件成熟時中國可以倡導建立新型的、溝通能源進口國和出口國的新型國際能源組織,可命名為“一帶一路”能源俱樂部,作為國際能源合作的重要平臺。國際能源署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能源進口國的談判力,歐佩克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能源出口國的影響力,兩個組織都具有一定對抗性。與國際能源署、歐佩克成立時的動機不同,“一帶一路”能源俱樂部則是溝通能源進口國和能源出口國,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利益,體現了中國倡導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以及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
作者:高國偉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