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全球175個國家元首和代表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簽署了對抗全球變暖的《巴黎協定》。該協定的目的是限制各國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到2100年,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否則,根據氣候學家的計算,全球氣候變化將是“不可逆轉的”,經濟損失將達數十萬億美元。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能源已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當前正逐步從燃燒化石燃料過渡到大規模利用清潔能源。
俄建立可再生能源經濟體系的思路有三點
俄羅斯能源行業邁出了重要一步,在電力改革后建設了30吉瓦的裝機容量項目,電力短缺情況已成為過去。此外,由于對能源消費增長過于樂觀的預測,導致產能過剩,從而造成了多余的財政支出,而這些財政負擔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但是,如果回頭看看俄羅斯發電廠的建設年代,會發現所有電廠中約60%以上是40多年前建成的。在未來15年內,俄羅斯必須從根本上對電廠進行現代化改造,或者換新,使之更高效、更清潔。這是個合適的時機,能夠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價格,為俄羅斯創造出一個新的可再生能源經濟體系。
對此我們應該怎么辦?第一,大量投資發展自身技術,雖然這已是陳詞濫調。但是投資機制本身就應該改變。
不幸的是,在俄羅斯現實當中,能源私企、甚至是大型企業都不能永遠具備對未完成的科研項目進行投資的能力。例如,阿巴坎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其中55%的設備由俄羅斯本土生產,為此我們建立了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基本材料)的工廠,以及逆變器的生產組裝。這里我們或多或少采用了世界上已經被廢棄的技術,并且一切都十分順利。但說實話,這始終是一個風險很大的投資。
擺脫這種局面的方法是建立一種專門的機構,確定產業研發和技術發展的前景。該機構可能包括對投資感興趣的能源企業、科學研究院、設備生產商和金融公司。從而使科研工作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加強國產化率,降低對國外設備的依賴度。如歷史證明,真正的突破性技術誕生與其說是在學術實驗室,不如說是在科學與實際業務的合作中產生的。
第二,俄羅斯必須進軍綠色融資市場。第一批綠色債券出現在2010年,2015年全球發行的綠色債券創下新高,超過400億美元。從世界范圍來看,這一規模不是很大。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談論最熱烈的話題中,除了環境問題,還有對養老基金融入綠色債券市場的討論,要知道養老基金有巨大的財政支持。氣候協議簽署后,氣候債券市場規模或將實現幾百倍增長。二十國集團(G20)正在開發新的綠色金融產品,而不久前,俄羅斯開發銀行宣布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的計劃。俄羅斯銀行應積極投身于這一進程。
第三,在新工程項目建設和溫室氣體減排方面,需要重新審視《2035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草案》。在向能源領域新技術過渡時,俄羅斯需要建立一個新的高科技圈,并提供數萬個新就業崗位。在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必須建立生產、安裝、設備維修等崗位,需要約1000萬員工,根據目前預測,到2030年員工人數將達到2500萬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俄羅斯就業呢?實現這些計劃需要時間,也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意識。但是,歷史證明,技術發展不會停滯。20年前,我們聽CD音樂,使用傳呼機,甚至沒想過智能手機的出現。現在,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年前我們還認為,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評估可能會影響公司的貸款利率。但是今天,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哪怕有一點點進步,也比袖手旁觀好很多,特別是在這樣的基礎產業──能源。
(作者系俄羅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電能源情報研究中心 邱麗靜 譯)
作者:維亞切斯拉夫·索洛明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