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發展光伏、天然氣、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分布式能源,已經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內容。而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對于實施創新驅動,促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拉動國內市場需求、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能源互聯網重塑行業形態
國家能源局曾先后出臺了《關于組織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通知》和《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兩個重要文件,這對于未來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其中,《通知》提出以下兩大類未來重點發展的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一類是能源互聯網綜合試點示范。園區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城市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區,跨地區多能協同示范,這三種都可以申報。一類是典型新模式試點示范。基于電動汽車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基于靈活性資源的能源互聯網綜合示范,基于智慧用能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基于綠色能源靈活交易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基于行業融合的能源互聯網試點示范。
華北電力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曾鳴認為,能源互聯網背景下,分布式能源未來發展將獲得關鍵技術支撐。一是能源互聯網是提高分布式能源智能化、靈活化的有效途徑。由于能源互聯網能夠增加分布式能源項目職能化、靈活化。建成后,通過智能系統的實時監測,整合系統運行、天氣、電網、電力市場等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負荷預測、發電預測,為用戶提供最優的能源利用方案,用戶用能的靈活性和智能化水平都能得到顯著提升。二是分布式發電與智能電網以及用戶側服務的有機融合有賴于能源互聯網的支撐。能源互聯網的開放型生態體系將吸引更多的分布式能源進入能源價值鏈,形成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研發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分布式能源將實現與智能電網、智能微網的有機融合。三是能源互聯網有助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與金融的創新結合。我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還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融資難的問題就一直困擾著行業發展。在“互聯網+”的驅動下,當前我國能源行業正進行著一場能源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探索,基于能源互聯網的融資模式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電站融資方式,能源互聯網的實時數據將更加有力地支撐電站建設項目各環節的標準化和透明化,更加有助于快速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融資、運營、維護、交易等環節的健康高效發展。
他還進一步提出,分布式能源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有,云端大數據分析技術;信息能量交互分析技術,對多能源模塊的能源信息進行深度信息挖掘;廣域綜合能源協同集成調度技術,整合能源互聯網框架下多個分布式能源模塊的核心技術,主要應用在能源供應側和能源需求側兩方面。
北京恩耐特分布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江華認為,分布式能源就是夾在用戶和電網之間的一個能源系統。節能就能創造利益,這是一種新型生產力。而壟斷的能源體制束縛分布式能源發展。發展分布式能源,必須克服體制和政策障礙。分布式能源這種新型生產力發展起來,要靠能源一體化、結構最優化和智能化。這三個“化”保證了智慧能源系統,真正的智慧能源系統能夠存在。反之,如果“一體化”形成不了,根據就談不到結構最優化。沒有結構最優化,智慧能源系統根本是不可能的。
馮江華還表示,自從能源互聯網相關政策出臺以后,真正能源互聯網要想設計的系統不是一個單獨的能源站,而應該是整個系統。能源站只不過是系統中的組成部分。一個真正的系統,不應該單從一個能源站上贏利,而應該從整個系統贏利,是一個完全互動的關系。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建議指出,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謀篇布局,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互聯網+智慧能源,是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創新形式,將改變原有的能源行業分工。這一新興業態,將重塑市場規則和管理方式,催生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方式的創新。當然,國際國內能源形勢正面臨深刻的轉型,分布式能源將幫助中國能源行業準確把握時代的脈絡,積極推動技術創新、不斷優化市場環境,轉變發展方式,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與資源的配置范圍,共同促進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作者:劉曉慧 來源:中國礦業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