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國家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安排部署,加快推動我省電能替代工作,促進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特制定本方案。
(三)“以電代煤”工程。
1、民用生活領域。在熱力(燃氣)管網無法達到的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或生態要求較高區域的居民住宅,推廣蓄熱式電鍋爐、熱泵、分散電采暖等電采暖技術。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結合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廣電采暖技術。在農村地區推廣采用電磁爐、微波爐、電飯煲等電炊具替代廚炊散燒用煤(柴)。力爭到2020年,在熱力(燃氣)管網無法達到的城鎮居民小區推廣電采暖應用1000萬平方米,100萬戶以上農村居民永久性實現廚炊電氣化。
2、農業領域。南陽、三門峽、洛陽、許昌、平頂山、漯河、駐馬店、周口等煙葉主產區和信陽等茶葉主產區,推廣熱泵電烤煙替代燃煤烤煙、電制茶替代燃煤(柴)制茶,力爭2018年全省電烤煙、電制茶覆蓋率達到80%以上。在大棚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干燥加工等領域,推廣農光互補、熱泵等新興技術應用。有序推進畜牧養殖企業冬季采暖設施改造。
3、工業領域。在生產工藝需要熱水、蒸汽、熱風的各類行業,逐步推進蓄熱式與直熱式工業電鍋爐及熱泵應用。在金屬加工、鑄造、陶瓷、耐材、玻璃制品等行業,推廣電窯爐。在采礦、建材、食品加工等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物料運輸環節,推廣電驅動皮帶傳輸。到2020年,累計推廣應用工業電鍋爐2000蒸噸、電窯爐500臺、熱泵1000臺。
4、商業和公共領域。在燃氣(熱力)管網覆蓋范圍以外的學校、醫院、商場、辦公樓等熱負荷不連續的公共建筑,大力推廣碳晶、發熱電纜、電熱膜、空氣源熱泵等分散電采暖替代燃煤采暖。在全省范圍的機關辦公建筑、政府投資的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滿足社會公眾公共需要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航站樓、車站、高速公路服務區、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承擔城鎮居民工作生活服務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推廣應用熱泵、電蓄冷空調、蓄熱電鍋爐、屋頂光伏發電、太陽能集中供熱水等。在4A級及以上風景區全面開展“無煙”景區建設。到2020年,力爭累計推廣熱泵應用1億平方米、電蓄冷應用200萬平方米、蓄熱電鍋爐500蒸噸,形成轉移高峰負荷52萬千瓦的能力。
(四)燃煤自備電廠高效替代工程。
結合電力體制改革,開展燃煤自備機組清潔替代試點,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支持擁有30萬千瓦以下燃煤自備機組的企業積極參加電力直接交易,將燃煤自備機組的全部或部分電量轉讓給公用高效清潔機組代發,促進落后產能淘汰。
四、政策措施
(一)嚴格環保準入。在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要率先制定實施分散燃煤、燃油設施的限制性、禁止性環保加嚴措施,其他城市結合大氣污染防治需要參照實施加嚴措施,確保電能替代的散燒煤、燃油切實壓減。定期開展全省范圍內燃煤(油、柴)鍋爐普查和質量監督,研究出臺更嚴格的散燒鍋爐準入標準。嚴格落實《河南省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全面取締劣質散煤銷售點,確保對所有散煤銷售點實施全覆蓋監管。
(二)強化環保治理。加大對禁燃區內高污染燃料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依法取締禁燃區域內所有散煤等高污染燃料銷售點,限期拆除或改造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燃煤鍋爐和各類窯爐、爐灶等燃燒設施。2016年10月底前,完成省轄市建成區和各縣(市)集中供熱供氣范圍內所有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或清潔能源改造。鄭州、安陽、鶴壁、新鄉、焦作等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完成全市范圍內所有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或清潔能源改造。鼓勵其他城市擴大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拆除或清潔能源改造的實施范圍并限期完成。所有非電行業燃煤鍋爐都要確保2016年10月底達標排放,不能如期完成拆除改造和達標排放的,2016年11月1日起,除承擔供暖等民生任務的外,依法實施停產治理或關閉。2016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所有工業爐窯廢氣提標治理,對不能按期完成提標治理任務的企業,依法實施停產治理。
(三)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逐步形成反映時間和位置的市場價格信號。支持電能替代用戶參與電力直接交易,燃煤鍋爐、燃煤窯爐、擁有燃煤自備機組企業等電能替代用戶可在政府統一組織下,委托第三方代理,以“分表計量、集中打包”方式按增量開展電力市場化交易。電、熱生產企業和用戶投資建設蓄熱式電鍋爐,提供調峰服務的,可獲得合理補償收益。
(四)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各地方政府應有效利用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等渠道,通過獎勵、補貼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電能替代項目給予支持。重點對實施燃煤鍋爐、燃煤窯爐電能替代的企業,政府確定的農村“煤改電”試點用戶,以及安裝節能電采暖設施的城鎮居民用戶,開展設備一次性補助和運行補貼,具體獎勵和補貼辦法由各地結合實際制定。
(五)實施價格引導機制。落實并適時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充分發揮價格信號引導電力消費、促進移峰填谷的作用,對擁有電蓄熱采暖和電蓄冰制冷設備的用戶,鼓勵其在低谷時段蓄熱蓄冰,提高“雙蓄”設備運行經濟性。在供暖期,對電采暖的一戶一表居民用戶適當增加階梯電價一檔電量,積極研究電采暖居民用戶執行峰谷分時電價政策。結合輸配電價改革,將因電能替代引起的合理配電網建設改造投資納入相應配電網企業有效資產,將合理運營成本計入輸配電準許成本,并科學核定分用戶類別分電壓等級電能替代輸配電價。對實施電能替代的工商業用戶,地方政府以電能替代電量電費中征收的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為限給予支持。
(六)加強配套電網建設。電網企業負責電能替代改造項目規劃紅線外配套供電設施投資建設,開辟電能替代項目業擴報裝“綠色通道”,按照客戶需求主動做好布點布線、電網接入等服務工作。各級政府應在城市總體規劃中保障電能替代配套電網線路走廊和站址用地規劃,簡化電能替代配套電網工程審批程序,幫助電網企業做好項目征地、拆遷和電力設施保護等工作,減免有關市政收費,承擔青苗賠償、附屬物拆遷等費用。
作者: 來源: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