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已經開啟,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在不斷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國借鑒。本文介紹了美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電價形成機制、居民電價構成、電價計費方式情況以及輸配電價定價方法和程序等內容,為我國深入推進電力價格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原標題:美國電價形成機制和輸配電價監管制度及啟示
來源:價格理論與實踐雜志社
作者:施子海 侯守禮 支玉強
內容提要:中國電力市場化改革已經開啟,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在不斷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國借鑒。本文介紹了美國電力市場化改革、電價形成機制、居民電價構成、電價計費方式情況以及輸配電價定價方法和程序等內容,為我國深入推進電力價格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美國電力市場 電價形成機制 電價計算方式 輸配電價 電價監管制度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對我國電力價格改革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做出了明確部署。為加快推進我國電力價格改革,近期,筆者對美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和輸配電價監管制度進行了研究,美國的電力價格監管制度和經驗對我國深入推進電力價格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的電力價格形成機制
(一)電力市場化改革情況
1996年,為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美國政府頒布法令規定無歧視開放輸電網絡,鼓勵構建RTO(區域電網運行中心)或ISO(獨立系統運行中心)來管理整個輸電系統運行。此后,美國形成了聯邦政府、州政府兩級監管體系框架,并逐步形成了PJM、加州、得州、紐約、東南、南方、西南、西北、中土、新英格蘭等10個區域電力市場。雖然美國在電力市場化改革上推行多年,但美國東南部和廣大西部地區仍采用發輸配售壟斷一體化方式運營。從用電量方面看,全美約60%的電量通過市場機制競爭形成,其余40%仍壟斷運營。從各州層面來看,美國約23個州(包含華盛頓特區)已先后啟動了電力改革,而其余28個州至今仍實行發輸配售一體、政府嚴格監管價格的方式。美國方面表示,建立市場機制的目的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而不是為降低用電價格;美國受聯邦權限所限,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市場化改革難度很大。
(二)電力價格形成機制
美國銷售電價主要由發電價格(批發市場電價)、輸電價格、配電價格和政府性基金構成,各環節電價形成機制主要取決于電力市場化程度。美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沒有建立電力市場地區。處于垂直一體化的傳統狀態,公用事業公司負責調度機組為其轄區內的用戶供電。發電價格按成本加收益或基于市場定價(MBR)方式核定,MBR類似于我國的標桿上網電價機制,但會考慮電廠所處的地理位置,上網電價水平由監管機構審核監管;輸電、配電價格都采取成本加收益的監管方式,針對不同輸配電公司單獨定價;政府性基金由各州制定,種類復雜,主要包括各種改革成本補償,低收入群體電價補貼資金,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資金,鼓勵安裝智能電表費用,核電處置費用等。二是僅放開電力批發市場的地區。發電企業全部競價上網,由市場形成批發電價,供電服務由區域的公用事業公司壟斷經營。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的批發電價加上輸、配電價和政府性基金組成。三是批發、零售市場全面放開的地區。電力用戶可以自主選擇不同售電商,售電商制定各種銷售電價套餐吸引電力客戶購電。售電商的購電成本由電力市場批發電價、輸電價格、配電價格和政府性基金組成,售電商再加上一定利潤后銷售給終端電力用戶。當然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力用戶也可以直接向發電企業購電,并按規定支付輸、配電價和繳納政府性基金。
(三)居民電價構成
美國居民電價主要由各州公用事業委員會制定,通常按照實際用電成本制定居民電價水平。居民電價調整,特別是提高居民電價,一般召開聽證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居民電費一般由三部分構成,一是居民服務費,各州標準不同,如華盛頓特區居民用戶需要每月交納約13美元,該項收費跟用電量多少沒有關系。二是實際用電費。這部分費用按電量實行階梯費率計收,有些州實行遞增費率,第二段電價高于第一段;也有少數資源豐富的州實行遞減費率,用電越多越便宜。三是政府性基金。一般包括:低收入群體電價補貼資金、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資金、改革轉型費(向競爭性市場轉型產生的擱淺成本)、系統恢復成本回收費(用于維修和更換被颶風毀壞的電力設備)、鼓勵安裝智能電表費用、核電處置費用、輸電配電成本回收費(用于支付新增但未包括在上一次批準的輸配電價格核算范圍內的成本)。具體收費項目各州有所差異。
(四)電價計費方式
雖然美國的電價制定受政府影響和控制,但各電力公司在電價結構和電價分類上有一定自主權。一般根據用戶不同分為居民用戶、小用戶、中等用戶、大用戶和其他用戶。其中小用戶、中等用戶、大用戶都屬于工商業用戶,根據用電容量和電壓等級不同實行不同的電價。從電價計費方式上講,根據電力用戶不同分為表計費用、容量電費、需量電費、電度電費、最低費用、最高費用等。美國配電費執行兩部制,即基本電費和電度電費。其中,基本電費可以選擇按容量計費或按需量計費,對應稱為容量電費或需量電費。
(五)銷售電價水平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數據,2015年美國全年銷售電價平均值為10.42美分(我國約為10美分,按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68計算,下同),其中居民用電價格最高,平均為12.7美分(我國約為8.4美分),美國居民用電量占比約為37.5%,我國為13.1%(如果加上電價更低的農業用電占18%);商業用電價格為10.6美分(我國約為12美分),美國商業用電量占比36%,我國為21%;工業用電價格為7美分(我國約為10美分),美國工業用電占比為26.5%,我國為60.5%。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美國的銷售電價水平結構和我國恰恰相反,我國的一般工商業價格最高,大工業用電電價居中,居民和農業電價最低。在美國,各州電力價格差異較大。
(六)電力市場價格監管
加州電力市場危機后,美國政府意識到電力市場并不是一個信息對稱的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加強對市場公平性的監管。部分地區批發市場電價放開后,政府監管機構監管重點從發電企業成本監管逐漸轉變為對市場操縱行為的監管,以保障市場充分競爭,防范違規牟利行為。目前,美國政府監管機構建立了電力批發市場在線監控系統,對電力市場交易所每天的價格變化及現貨批發市場等多渠道的價格,通過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對價格波動進行嚴格審核,發現問題將及時要求獨立系統運營商或電網企業進行解釋說明。通過上述監控機制,相關部門有效控制了發電商利用市場操縱力導致電力批發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問題。
作者:施子海 侯守禮 支玉強 來源:價格理論與實踐雜志社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