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2016’首屆中國能源互聯網峰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本次大會以“新產業、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指導,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智庫聯盟主辦,中能智庫等承辦。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巡視員范必從互聯網、體制和政府的角度出發,發表題為“能源互聯網建設增添發展新動能”的主旨演講。
(以上摘自范必演講PPT)
從消費方式上來看,互聯網的消費方式體現為個性化、私人訂制以及無邊界。但對能源行業的供給側來講,電、油、氣、熱等不僅有一個統一標準,而且其消費范圍也受到一定的時空限制。
從經濟體制來看,互聯網世界的特點是充分競爭、非公經濟為主、市場主體分散,但是能源世界的特點是高集中度、單邊購買、特許經營、國有為主等。比如電網企業和“三桶油”這種供給側的企業都是高度集中的,都是購電和售電的主體,不處于充分競爭的狀態。
從組織形態上來看,互聯網世界是扁平結構和水平網絡模式。但整體來講,能源世界整體還是層級結構,縱向鏈條的模式,而這還是傳統的模式。
目前,中國能源發展面臨六大問題:
一是能源粗放利用。我國單位能耗比全球水平都要高,而在能源更替之后我們還是在煤炭時代。在前十大能源消費國,我國煤炭比重最高,沒有進入油氣時代;二是.代際更替滯后;三是價格杠桿失靈。國際的油氣價格相比,我國的油價跌并沒有跟著這個國際油價的變動而變動,售電價格也沒有隨著煤炭價格下降而下降,反而一直在漲;四是成本缺少競爭力;五是棄風棄光棄水;六是消費者缺少選擇權。以上的一些問題是可以靠能源互聯網來解決的,是可以通過能源互聯網來提高能源效率,促進能源的優質化,靈活調節能源供給的需求,同時提高能源的經濟性,滿足消費多樣化的需求。
范必指出,我國目前現有的能源制度還不太適應能源跟互聯網之間的銜接。由于能源受制自身的產業屬性、所有制結構以及流通體制等的因素,即使加上互聯網也是不管用的。
如何讓能源互聯網找到一條突圍之路,范必認為,讓能源回歸一般商品屬性,而不是特殊商品。從產業的集中度來說,要增加供給數量;從流通體制來講,放開價格。從政府職能來講,主要是管好網絡型壟斷企業,對于其他的生產和交付怎樣進一步放開。
作者: 來源:中能智庫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