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國內光熱產業的快速發展,標準化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受國家主管部門的委托,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正在進行太陽能光熱發電標準化組織機構的建設。將通過頂層設計與組織搭建,構建國內太陽能光熱發電標準化體系和路線圖,管理和指導相關標準制定工作,為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技術標準支撐,進而推動太陽能光熱發電站技術及其相關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十三五”將重點布局西部地區
中國電力報:光熱發展的歷程中,創新未曾止步。您認為塔式、槽式、菲涅爾式、碟式四個典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標準系列各有什么特點?哪些利用技術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汪毅: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前仍主要以槽式電站為主,塔式電站因為效率高而市場份額繼續增長,菲涅爾式技術仍處于商業化應用的前期,碟式技術則適用于分布式。四種典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路線各有特點和優勢,未來塔式、槽式與菲涅爾式將會是集中開發的主流技術。
隨著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技術與經驗積累較多,光熱發電的建設成本將出現斷崖式下跌。光熱項目的主要設備材料,如玻璃、水泥、鋼材,在我國都具有大規模量產的優勢,發展光熱產業有利于消化產能。此外,光熱項目的匹配存在可以大幅度減少甚至避免限電情況的發生,這是光熱項目區別于風電、光伏最大的優勢,我們必須從本質層面認識到并充分發揮其獨特特點,才能使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電力報:參照國內風電、光伏產業成長路徑,電價補貼政策明確后,產業發展勢不可擋。您預計,2020年、2030年,甚至2050年我國光熱發電市場的裝機規模是多少?
汪毅:經過近幾年準備,特別是隨著近期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的組織建設,我國已經具備啟動太陽能熱發電規模化建設的工作基礎。我預測,2020年我國光熱發電裝機規模將在200-300萬千瓦的百萬級,隨著太陽能熱發電的技術進步,項目工程造價逐步降低,上網電價更具競爭性,2030年光熱發電裝機規模將處于1000-2000萬千瓦的千萬級,2050年將達到1億千瓦。
中國電力報:“十三五”期間,國家對光熱發電發展的思路和布局將如何?未來標準化方向是什么?
汪毅:對“十三五”期間的太陽能產業發展思路,我認為可以總結為:先易后難、逐步推進、內外協調、全面參與、重要引領。國家將加速推動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通過技術進步和示范推廣,促進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成熟;加強太陽能熱發電規劃工作,推進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及時總結示范項目建設經驗,提高經濟性和管理水平;依托相關電價政策研究和制定,推動產業規模化發展。重點布局青海、甘肅、內蒙古等西部太陽能資源條件好,未利用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積極推進一批太陽能熱電站示范項目,打造若干個百萬千瓦級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基地。促進多種形式技術路線的產業化、成熟化,推動太陽能熱發電配套產業鏈發展和市場培育,初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鏈,并形成較為成熟的行業管理體系。
“十三五”期間,太陽能光熱發電站的關鍵設備技術要求、工程安裝測試與驗收、運行維護等方面的技術標準將全面發布,將建立一套完備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全面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并在重要領域起到引領作用。
作者:朱怡 來源:中國電力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