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閔行區一戶居民作為上海首批申請光伏發電的個人住家,從國家電網拿到了100多元的購電費用,這也是國家電網向居民發出的第一筆光伏發電的購電費用。
原標題:美麗故事走進居民家庭:光伏發電竟能“自產自銷”!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王蔚
三年前,閔行區一戶居民作為上海首批申請光伏發電的個人住家,從國家電網拿到了100多元的購電費用,這也是國家電網向居民發出的第一筆光伏發電的購電費用。
綠色環保的光伏發電,可家庭自用,也可“自產自銷”并網上傳到國家電網。這個美麗的故事如何走進居民家庭?在近日舉行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研討會上,專家們紛紛聚焦長三角區域風起云涌般的光伏產業所面臨的難點、障礙和發展瓶頸。
現狀
自建光伏多為“玩票”
居民個人家裝光伏設備,目前只是極個別。有調查顯示,申請光伏發電的居民中,不少人本身就是從事光伏產業相關工作的,屬于“玩票”性質。但從整個光伏產業的發展態勢來看,其在新能源中占據的位置越來越前移,也越來越重要。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曾剛教授介紹說,在眾多新能源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具備安全性、廣泛性和實用性等優點,對節能減排也貢獻頗多。據歐洲光伏工業協會預測,至2050年光伏發電能夠滿足全球21%的電力。據國家工信部統計,2015年1至9月,我國光伏相關行業投資807.9億元,同比增長35.8%。
近年來,曾剛教授團隊對我國光伏產業做了深入調研。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符合國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共發布了四批,有203家企業上榜。從產品的類型來看,名單中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光伏上游環節(生產多晶硅)和中游環節(生產硅棒、硅片、組件、電池、逆變器等)。在這203家企業中,位于長江經濟帶的企業為132家,但居產業鏈上游的企業僅有7家,上海的10家企業皆屬于光伏產業鏈的中游企業。“在上游,多晶硅作為光伏產業的最主要原材料,占據最終產品成本的70%,毛利率可達20%至40%,這一環節的技術門檻高,尤其是多晶硅的提純工藝,技術上具有壟斷性。而中游的晶硅電池、晶硅組件等產品的制造,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有較多企業便云集在這個市場上。”曾教授說。
作者:王蔚 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