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為期兩天的2016首屆德令哈光熱大會落下帷幕。思想的碰撞,觀點的交鋒,讓這場盛會熱烈而隆重,也給走向發展新紀元的光熱發電產業增添了不少內生動力。
標桿電價引爆行業發展熱潮
在本次光熱大會召開前夕,讓業界翹首企盼許久的標桿電價政策“盛裝亮相”,成為引爆整個行業走向火熱的一股催化劑。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應博認為,標桿電價出臺將會極大地促進光熱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將吸引大量投資。
此前,有關1.15元的上網標桿電價,外界有很多聲音認為還是偏低。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副處長邢翼騰在本次大會上表示,這個價格數值是科學合理的。他表示,如果電價過高,不僅將來補貼會有一定的壓力,更重要的是會使很多魚龍混雜的企業加入進來。恰恰是1.15元的電價,只有是這個行業里出類拔萃的精英企業才能干得下來。其它一般企業沒有干的空間,也沒有倒手的空間。因此,這種水平的電價是能夠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果,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相較于光伏、風電的上網電價,光熱發電的標桿電價仍處高位,在發電市場中競爭力并不凸顯。與會專家認為,這個價格肯定不會是光熱發電最終的價格,未來電價仍有很大下降空間。
一些與會專家認為,恰恰是這種電價下降空間讓他們看到了光熱產業的發展契機。所以,未來光熱產業的發展將會更加規模化、更加優質、成本更加低廉。價格的引導對光熱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應該說是一個首要考慮推出的政策。
步履堅實走好產業初進程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之后,2016年被業界譽為光熱發電產業走向大發展的元年。
但應該看到的是,作為能源行業中的一種較為新鮮的門類,這個行業還處在不斷自我完善、調整和優化中。
中能建工程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許繼剛在本次大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光熱發電至少面臨以三大問題。成本高,高性能核心設備部件需要進口,國產化制造水平較低;實際運營的成功經驗較少,可借鑒的歷史數據有限,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積累;標準體系和標準缺乏,具備設計、施工、調試與運營的全流程標準體系尚未建立。
在此次光熱大會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中心主任汪毅等業內人士對行業內的有關體系、規范、作了詳細介紹。
汪毅表示,標準化標準體系是科學的有機整體,不是簡單堆砌。在中電聯所做的光熱發電標準明細表中,包括標準的名稱、性質、級別、主要內容、急需程度等,并對近年來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計劃項目作出詳細規劃。
同時,在本次大會的分論壇上,《太陽能光熱發電站術語》和《典型太陽年產生方法》編制工作也宣告正式啟動。
此外,如何避免重走比光熱產業起步更早、發展更快、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光伏、風電等行業走過的彎路,也為業內人士所關注。
李應博指出,對于參與光熱發電行業的企業來說,應加強合作,企業界在產權合作、產業預測、產業政策研究方面通過密切合作,將會為產業發展提供很好的支撐;另一方面,企業本身在產業鏈上下游、垂直關系、水平關系的整合、資源的整合、成果的共享,以及細分市場的協調。
火熱的會場和熱烈的討論正是光熱發電行業走入發展快車道的最好印證。一切都還只是開始,但光明的未來以為業內人士所憧憬。
正如青海省海西州代州長孟海在大會所說,擁有豐富光照資源和土地、電網、產業等配套條件的海西發展光熱發電產業的理想之地,隨著一批光熱示范電站的成功建設,以及空氣儲能、熔鹽儲能等先進技術推廣,德令哈光熱產業發展必將迎來大規模開發建設的春天。
作者:趙坤 來源:中國電力報-中電新聞網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