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體系是應對能源資源約束、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未來能源轉型形勢、實現低碳發展的關鍵環節,更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實際行動。
(四)發展定位。
通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體系在甘肅的創新和實踐,“十三五”期間,前2年以消納為主,后3年以發展為主,利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甘肅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新能源綜合利用基地、新能源生產基地、新能源科技進步基地和新能源體制機制創新基地。
1.新能源綜合利用基地。以新能源開發利用為重點,構建集中式與分布式相互融合、大電網與微電網相互補充的新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以負荷中心城市為重點,提高終端用能高比例電氣化水平,擴大城鎮新能源應用規模,提升就地消納水平;順應新型城鎮化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大力推進城鄉用能方式改變,形成開發模式多樣、應用方式特色明顯、群眾用能便捷高效的新能源綜合利用基地。
2.新能源生產基地。以河西新能源基地開發建設為重點,提升新能源電力外送能力,推進酒泉向特大型風電基地邁進;加快建設金昌武威張掖千萬千瓦級風光互補基地和通渭、慶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啟動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逐步形成風、光、水多能互補的綜合新能源基地。
3.新能源科技進步基地。依托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甘肅風電研究中心、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科研機構,建設國家能源技術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推進新能源與互聯網、物聯網融合發展;建立適應新能源電力中長期和實時調度平臺,以國家示范項目為重點,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太陽能熱發電、儲能技術研發應用,提高設備質量和轉換效率。
4.新能源體制機制創新基地。推進電力體制改革,擴大新能源參與大用戶直購電范圍和規模,推進新能源與自備電廠發電權置換,有序取消發用電計劃,推行節能發電調度辦法,保障新能源發電優先上網;參與西北區域電力市場建設,推進跨省區電力市場化交易,實現區域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新能源電力在更大范圍內消納。
(五)主要目標。
通過開展新能源綜合示范工作,使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建立新能源調峰補償機制,逐步建立以新能源為主導的多元、低碳、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到2020年,初步建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體系。
1.顯著提升新能源發電利用效率。將新能源消納利用放在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的首要位置,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到2020年,基本建立適應高比例新能源發電特點的電力調度運行體系,初步解決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棄風棄光問題。
2.提高外送電量中新能源發電的比重。充分發揮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效益,盡早實現外送電力800萬千瓦,確保年輸送新能源電量占比達到40%以上。
3.提高新能源在電力供應中的比重。按照國家規劃有序推動新能源開發建設,到2020年,新能源裝機占電源總裝機比例達到50%,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達到30%以上。
4.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25%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突出創新發展,激發能源市場活力。
1.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堅持綠色、低碳的戰略發展方向,通過技術創新和發展關聯產業培育新增長點。支持電網企業與省內研發機構共同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規模化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解決制約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的資源逆向分布、不確定性和穩定性等問題。推廣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技術和電網友好型新能源發電等關鍵技術,提高新能源接納能力及智能電網調度運行控制水平。支持不同類型的儲能示范項目,提高常規電源調節能力,綜合運用儲能和需求側管理等技術,提高系統靈活性,力爭在儲能和多能集成等技術領域保持領先水平。
2.推進技術服務體系創新。支持酒泉等基地建設大規模風電場、光伏電站區域大規模遠程監控中心,對不同區域風電、光電運行狀態及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分析,開展河西地區大規模風電場群互補分析研究,推動風電、光電互補運行和后續項目科學布局,提高風光電集群化遠程控制和行業管理水平。在風電基地和新能源基地探索建立統一公用信息化平臺和高精度功率預測系統,結合物聯網、互聯網技術,通過氣象數據、地面監測數據及傳感器數據的大數據融合,提高微觀選址和功率預測精度,進一步優化項目微觀選址,提高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性能。建設區域性風電光電設備質量檢測中心。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的運行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以工程建設、技術咨詢、運行服務、檢測認定、知識產權保護、教育培訓為主的新能源產業服務體系。依托省內新能源開發及工程實踐,促進設計實驗、工程服務、設備維護、監測認定、安全審查及標準制定等高端技術服務業發展。
3.推進能源管理體制創新。繼續推進能源領域簡政放權,拓寬投融資渠道,強化企業投資的主體地位,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能源、配電網和儲能設施建設和運營。加快核定輸配電價,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分電壓等級核定輸配電價。分步實現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格由市場形成。妥善處理居民、農業用戶交叉補貼。逐步放開公益性、調節性以外的發電計劃,由發電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逐步完善電力直接交易機制,初步建立相對獨立的交易平臺,推進中長期交易為主、現貨交易為補充的電力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外送電市場交易原則、交易機制、管理方式,推進市場化的外送電價格形成機制,擴大外送電規模,逐步放開增量配電投資業務,多途徑培育售電側市場競爭主體,提升售電服務質量。
4.推進新能源就地消納路徑創新。推進新能源與火電發電權置換交易,擴大終端環節新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著力提高企業燃煤自備電廠新能源替代比例。支持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達標高載能企業提高負荷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采取大用戶直購電降低工業企業用電成本等措施吸引承接中東部地區現代高載能產業轉移,鼓勵環保型新型耗能產業落地甘肅,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省就地消納能力。試點推廣應用新能源清潔供暖技術,著力解決周邊地區存量風電項目的消納需求。鼓勵新建建筑使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鼓勵風電場與電力用戶采取直接交易的模式供電,保證清潔供熱示范項目的有效實施和企業的合理效益。開展適應風電清潔供暖發展的配套電網建設,制定適應風電清潔供暖應用的電力運行管理措施,保障風電清潔供暖項目的可靠運行。
作者: 來源:甘肅省發改委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