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達木盆地憑借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大面積荒漠化土地優勢,搭乘新能源產業政策“順風車”,“十二五”以來一直扮演著國內集中并網光伏發電領域“領跑者”角色。但是隨著裝機容量的劇增,新能源的送出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突出。
原標題:柴達木盆地光伏發電限電常態化 棄光量達到20%左右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黨周 張濤 駱曉飛
青海柴達木盆地憑借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大面積荒漠化土地優勢,搭乘新能源產業政策“順風車”,“十二五”以來一直扮演著國內集中并網光伏發電領域“領跑者”角色。但是隨著裝機容量的劇增,新能源的送出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突出。
依托資源優勢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基地
青海柴達木盆地是全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里太陽能年輻射總量大于6800兆焦/平方米,有可用于光伏發電建設的荒漠化土地10萬平方公里,被公認為是發展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理想之地。
2010年以來,在國家有關部門出臺光伏上網電價等利好政策下,青海先后出臺一系列光伏產業規劃以及相關扶持政策,推動柴達木盆地光伏發電產業快速增長。
“2011年,柴達木盆地率先在國內建成百萬千瓦級集中并網光伏發電集群,而且此后幾年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創下了被業內人士稱為光伏應用的‘柴達木現象’奇跡。”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能源局局長陳元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柴達木盆地已建成光伏發電裝機容量338.8萬千瓦,占全國裝機容量的9%以上。
據介紹,“十二五”時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能源固定資產投資達390億元,約占全州固定資產總投資的15%,有力拉動地方經濟穩定增長,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動力。
基于在新能源領域搶占的“先機”和資源優勢,日前出臺的《海西州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柴達木盆地將不再新建火電發電項目,而是將大力推進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確保實現新增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
“不管從應對氣候變化、培育新興產業而言,還是從應對經濟下行、優化產業結構來說,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海西州發改委副主任劉廣祿說,到2020年,柴達木盆地還要新增600萬千瓦光伏發電、300萬千瓦太陽能光熱發電和450萬千瓦風力發電,屆時,清潔能源發電量將占全社會用電量的90%以上。
根據遠期發展規劃,至2030年,柴達木盆地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700萬千瓦,太陽能光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整體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水平國際領先,同時,形成完整的新能源配套制造產業,讓柴達木盆地成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基地。
作者:黨周 張濤 駱曉飛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