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根據這一分析邏輯,在工業用電價格下降甚至是大幅下降的時候,作為依附之上的工業屋頂的分布式光伏的收益率,肯定將受到影響。
配售電市場化正式開啟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配電網業務主要是指滿足電力配送需要和規劃要求的增量配電網投資、建設、運營及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資配電網增容擴建,并且配電網原則上指11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和220(33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局域電網。
簡單來看,一個企業想涉足增量配電網,其路徑是,在地方政府制定好當地的配電網規劃后,企業可以參加地方舉行的招標等市場化機制參與項目業主的競爭。
與此同時,該辦法還規定,目前已經擁有配電網存量資產絕對控股權的公司,包括高新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地方電網、躉售縣等,未經營配電網業務的,可向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門申請并獲準開展配電網業務。這意味著,企業還可以通過入股目前除電網以外其他已經擁有配電網資產且絕對控股的公司,來進入存量配電網業務。
對于現有的電網企業而言,如果獲得了增量配電網的控股權,則其在配電區域內僅從事配電網業務。其競爭性售電業務,應逐步實現由獨立的售電公司承擔。
與前述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一同發布的,還有《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
對于售電業務而言,除了規定了一定的售電公司在資產、人員等方面的門檻外,在最為關鍵的售電業務的經營區域上,則規定配電區域內的售電公司或電力用戶可以不受配電區域限制購電,同一配電區域內可以有多個售電公司。同一售電公司可在省內多個配電區域內售電;在售電公司的電力來源上,售電公司可以自主選擇交易機構跨省跨區購電。
向誰開炮?
縱觀兩份文件的內容來看,此次出臺的配售電業務準入辦法,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電力市場的競爭屬性。結合當前的電力供過于求的大形勢,以及各方對電價下降的預期和訴求,未來,哪一個領域的電價會成為新的售電公司打開業務的首個目標呢?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9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9%。1-9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38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剔除2月份閏月因素,日均同比增長4.1%。
而進一步來看,具體到不同的產業,其增速則出現了分化。其中,作為用電大戶的第二產業用電量30799億千瓦時,占當期總的用電量的比例為70.18%,增長2.0%,是所有產業中增速最低的。
進一步分析不難發現,對于電力的需求一方,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工業企業,均有降低電價的訴求;而另一方面,作為電力供給方的售電公司,“價格”無疑是其打開市場的最有效的競爭方式,且在工業用電價格本身就較高的情況下,也存在著降價空間。
此外,對于售電公司而言,如果能夠成功幫助地方降低電價,也有利于其向地方爭取到更多的資源。
因此,如果根據這一分析邏輯,在工業用電價格下降甚至是大幅下降的時候,作為依附之上的工業屋頂的分布式光伏的收益率,肯定將受到影響。如果照此類推,居民屋頂、商業屋頂、農業+光伏等分布式光伏市場無疑均會受到影響,只不過可能不會像工業分布式市場那么首當其沖。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dongyi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