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正演變為光伏發電項目頭上的一頂“緊箍咒”,這或許將促進電站開發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
“精細化”開發是必然趨勢
除了《關于光伏發電用地有關事項的函》要求建設的農用地建設光伏項目依法履行各種手續,導致的農光、漁光項目的用地成本顯著增加,促使“集約化”發展。而另一方面,隨著近些年大型光伏電站的開發,大面積的荒地越來越少,光伏電站建設者又無可避免的需要更多的開始使用山地、采煤沉陷區、農業用地等,這些都造成單瓦用地成本上升。
隨著土地綜合成本的上升,光伏電站的“精細化”開發成為必然趨勢。從設計的角度來優化光伏電站利用土地的能力,特別是利用高效的組件等系統設備來綜合減少項目用地,可能將成為“精細化”開發的主要突破方向。
基于對先進技術與高效趨勢的肯定與推動,國家推行領跑者計劃。“領跑者”基地項目的初衷,就是為促進先進技術、高效產品的應用,以促進產業升級。近期有消息顯示,國家能源局即將推出升級版的“領跑者”項目。這無疑意味著,光伏電站的開發將更加“精細化”。事實也是,以高效代表的“領跑者基地”項目的開發情況來看,“節地”效果明顯。
更重要的一方面,-光伏組件價格持續降低,在電站投資中的占比降低,BOS成本的占比提高。尤其當光伏組件與逆變器的價格降到一定空間的時候,降低電站投資更需要考慮電站的BOS成本。
根據實際測算,每百兆瓦電站,295W比270W,BOS成本節約1540萬元;每百兆瓦,280W比265W,BOS成本節約 930萬元。因而使用高效組件可顯著降低光伏電站BOS成本,減少系統投資。另外,高效帶來的集約性明顯,帶動成本明顯降低。當采用270W組件時,大約占地13317平米,而295W組件時,占地約11966平米,相較下來,節省用地1351平米左右。而與此同時,在建設成本、運維成本方面,后者相比前者,也將有明顯降低。
作者: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dongyiqiang